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小学数学 年级 五年级 册次 上册 课题 巧解规律堆放的原木问题 版本 西师版教材 教学目标 1.会解决横截面规律堆放为近似的梯形的原木问题。 2.理解为什么可以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来计算总根数。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会解决规律堆放的原木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来计算总根数的原由。 教学过程 一、视频情境导入 1、出示堆放原木的视频。 2、出示横截面堆放为近似的梯形原木图片。 二、新知探究 1、找寻原木堆放规律 他们堆放的原木,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一:堆放得很整齐,有规律。 预设二:我发现了原木从上往下看,每多一层就增加了1根,一共堆放了6层。 预设三:我发现了堆放的原木横截面像一个梯形。 2、求规律堆放的原木的根数之和 想一想:如何求这堆原木共有多少根呢? 预设一:可以一层一层的加起来,也就是:3+4+5+6+7+8=33(根) 预设二:把第1层和最上一面层相加,第2层和倒数第2层相加,第3层和倒数第3层相加,它们的和都是11根,所以得:(3+8)+(4+7)+(5+6)=11×3=33(根)(课件演示) 师:刚才两位同学的算法,你觉得谁的方法简便一些呢? 第二个同学的方法简便一些。 师:如果它们按这样的规律堆放了30层,甚至更多层,用这两种方法来求总根数怎么样?我们能不能找一个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这类问题呢? 预设三:我发现这堆原木的横截现堆放得像梯形,最顶层的3根相当于梯形的上底;最底层的8根相当于梯形的下底;堆了6层相当于梯形的高。用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来计算。 师:大家想不想验证一下这位同学的想法?请你算一算,并汇报。 预设:(3+8)×6÷2 =11×6÷2 =66÷2 =33(根) 老师,也得33根,好像真的可以这样来求呢。 师:刚刚这位同学的想法很有意思,很有感觉,能把数与图形结合起来思考问题。这其实就是我们数学里的数与形的结合思想。但是我们不能说是用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因为这里的横截面堆放的形状是近似于梯形,而且求的也不是面积,而是原木的总根数。所以,我们得改一下说法:是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来计算。 想一想:为什么可以用(顶层根数+底层根数)×层数÷2来计算原木的总根数呢? 预设一:因为原木堆放得有规律,每相邻两层的差是一样的,第1层和最上一面层相加,第2层和倒数第2层相加,第3层和倒数第3层相加,它们的和都是一样的。一共6层就分成了3组,所以用一组数据的和去乘6后,还要除以2。 预设二:我们可以想着还有一堆这样的原木,然后把它倒过来与原来的那一堆拼在一起,就拼成了一个横截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原木堆。这样每一层的根数都是3+8=11根了,一共有6层,现在总根数就是(3+8)×6=66(根)。而原来的根数只有现在根数的一半,所以原来的根数等于(3+8)×6÷2=33(根)。(课件演示) 师:真是爱思考的孩子,这不就是借助了我们推导梯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来理解的吗。像这一类有规律的问题,只要每相邻两层的差是一样的,我们都可以用(顶层数+底层数)×层数÷2来计算总数。这样的方法会更方便、快捷。 3、去伪存真,内化新知 想一想:生活中有一堆原木,它的最下面一层堆了18根,以后每往上堆一层依次少1根,最顶层堆放了1根,请问这堆原木共有多少根?(课件出示图) (1)审题后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交流。 预设一:我是这样做的,18×18÷2=162(根),因为一共堆了18层,堆放的横截面形状近似于一个三角形,所以可以用:底层根数×层数÷2来计算。 预设二:我觉得他说的不对,这里每相邻两层相差的根数都是1根,这类有规律的问题要用(顶层数+底层数)×层数÷2来计算总数,也就是(1+18)×18÷2=171(根)。因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