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11876

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教案设计(表格式)高中历史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9次 大小:1571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历史,纲要,中外,必修,编版,统编
  • cover
《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正如桑兵教授所说北京政府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两边:“一边是延续辛亥革命的未竟之业,一边是承继专制统治的军阀称雄,便激发了影响社会发展进程的一连串重大事件。”因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可以说是近代以来变革最剧烈的时代,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代,也是一个过渡的时代,社会发展的转型期。在这种教学立意下,结合课标要求与教材内容,本课以“陈独秀的身份转变”为线索,通过其看似矛盾的身份转换的背后看到当时那个矛盾交织的时代。此外,以熟悉且关键的人物为线索,既可以串联起相关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感悟时代对于个人命运的影响以及个人在时代中如何做出选择。由此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与家国情怀。 教学背景分析 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内容在《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中,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处于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过渡期。 教材将本课分为四大子目:“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北洋时期的军阀割据”、“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四大子目主要从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呈现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具有一定的内在逻辑。本设计在不改动子目间大的逻辑关系前提下,将第一个和第二个子目合并为政治方面的内容。通过将子目内容提炼并结合陈独秀在这一时期身份的转变,进而形成本课设计的三大部分:从都督秘书长到逃亡者:专制VS民主;从辛亥志士到办报名人 :压迫VS新生;从“选学妖孽”到新学旗手:保守VS激进。 其中第一部分从都督秘书长到流亡者:专制VS民主,陈独秀宁愿成为流亡者继续抗争也不愿成为专制阵营中的一员,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政治在专制与民主上的博弈。第二部分从辛亥志士到办报名人 :压迫VS新生,在军阀压迫下陈独秀选择投身报刊业,反思革命经验,寻求中国革命新出路,侧面也反映出当时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下获得新生的民族资本主义以及产生新变化的社会生活习俗。第三部分从“选学妖孽”到新学旗手:保守VS激进,反映了在民国时期的思想争鸣中,为了解放国人思想,陈独秀从旧学奇才变身为新学旗手,鼓吹新文化运动。最后总结升华提出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各种矛盾纵横交织是特定历史条件作用的结果,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要有多元化视角,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祖国,担当时代责任。 学生情况分析 经过初中历史课堂的学习以及前段时间《觉醒年代》的热播,高一学生对北洋军阀时期的历史有一定的知识和学习方法基础,对陈独秀的个人魅力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尚未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感悟还不透彻,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构建起本课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辨能力与家国情怀。 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认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2.能通过时空坐标、地图等了解北洋军阀政府时期政治、经济与文化等内容及其发生的时空顺序,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时空下进行分析(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3.能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概括北洋军阀统治的特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提高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 (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4.能通过阅读图片、史料等认识到在承继专制统治的军阀称雄的时代,正是因为有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先辈们延续着辛亥革命的未竟之业,才推动着中国革命步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进而增强学生为国奋斗的使命认识,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素养目标: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