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13206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阅读训练三课件(共1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192990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统编,语文,八年级,上册,阅读,训练
  • cover
(课件网) 第三单元 阅读训练三 (一)(21-22·菏泽郓城期中)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对仗工整,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1.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示例: 表达了诗人对岁月不再、世事茫茫的感慨。(意思对即可) 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对仗工整,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答案示例: 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 (二)(21-22·德州经济开发区期中)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赠从弟(其二) 刘 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3.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   诗,全诗以   为中心,反复歌咏,却不单调。“从弟”的意思是   。 4.三、四两句诗中的“一何”表达上各有不同,你怎么理解?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本诗从题材上看属于   诗,全诗以   为中心,反复歌咏,却不单调。“从弟”的意思是   。 咏物 松树 堂弟 4.三、四两句诗中的“一何”表达上各有不同,你怎么理解? 解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的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猛烈,而松枝是多么的刚劲!两个“一何”起突出强调的作用,第一个“一何”描写对象是“风”,突出风之强盛,第二个“一何”描写对象是“松枝”,突出松树的苍劲挺拔之姿。两个“一何”形成鲜明的对比,前者反衬后者,突出表达了诗人对松树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答案示例一: 第一个“一何”突出谷中风的迅疾凶猛,第二个“一何”突出青松的雄健挺拔。 答案示例二: 用对比手法,以“风声”之“盛”衬托“松枝”之“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解析: 本诗貌似咏物,实为言志,借青松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这是象征手法的运用。诗歌开篇便让山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然后再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后面两句,通过对比反衬的手法表现松柏的苍劲;接着描写“冰霜”侵袭,松柏依旧保持挺立凛然之气,不减春日青苍之色;最后借松柏顽强的生命力来表达自己如松柏一样坚守本性,从而达到劝勉从弟的目的。 答案示例一: 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松树)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象征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从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意近即可) 答案示例二: 全诗突出松柏傲雪凌霜的美好品格,借松柏之刚劲,明志向之坚贞,对从弟寄寓了无限期望。 (三)(21-22·济南钢城里辛初级中学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6.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念:思念 B.遂至承天寺 遂: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 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B.夕日欲颓 C.蝉则千转不穷 D.窥谷忘反 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寥寥数语描绘了月夜小景,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语言凝练而又意味深长。 B.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