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13600

2.2细胞膜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课件(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浙科版必修一

日期:2024-06-16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0次 大小:498678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必修,科版,生物,学期,高一,学年
  • cover
(课件网) 2.2 细胞膜 控制细胞与周围环境的联系 细胞膜也称质膜 细胞膜 (质膜) 将细胞与周围环境区分隔开,以确保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使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有序进行。 葡萄糖 淀粉 碘-碘化钾 本尼迪特 葡萄糖 淀粉 碘-碘化钾 本尼迪特 实验现象: A、透析袋内变蓝 B、透析袋外水浴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 实验结论: 细胞膜构成成分 (动物细胞) 胆固醇 主要由磷脂和蛋白组成,除此之外,还含有少量糖类。 动物细胞膜中还含有一定量的胆固醇。 一、磷脂 ①元素组成: ②功能: C、H、0、P (N) 细胞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头亲水 尾亲脂 (疏水) 思维探究 依据磷脂分子的性质,请推测磷脂分子在下列界面中的排布情况。 空气 水 苯 水 水 水 用磷脂分子包裹脂质类药物形成脂质体,磷脂分子如何排布? 1895年,欧文顿凡发现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 相似相溶 1925年,戈特和格兰德尔,用有机溶剂抽提了人红细胞细胞膜的脂质成分后,将其铺展在水面,测出其面积约为所有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并推测细胞膜由双层脂质分子构成。 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基本骨架 小资料: 二十世纪初科学家采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经过特殊处理使细胞发生溶血现象,一些物质溶出,再将溶出细胞外的物质洗掉,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称血影)然后用蛋白酶处理。(已知蛋白酶能专一性的催化蛋白质的分解),发现膜的结构被破坏了,证明组成细胞膜的成分中有蛋白质。 二、蛋白质 镶嵌在细胞表面 贯穿 全部嵌入 部分嵌入 细胞的功能越多,其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膜蛋白的功能: 三、糖类 四、胆固醇 1.以半透膜为实验材料进行“通过模拟实验探究膜的透过性”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实验用半透膜模拟的是生物膜 B.实验中烧杯中的溶液变蓝色 C.B组烧杯中的溶液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半透膜 D.实验结果推测生物膜作为细胞的边界,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透过性 B 2、在哺乳动物的受精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保证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 3、下列物质中最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的是( ) A、葡萄糖 B、蛋白质 C、甘油 D、无机盐离子 C D C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呈流动状态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奠定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该理论主要包括: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全部或部分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体现了膜内外结构的不对称性; 3.磷脂和蛋白质位置不是固定的,生物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细胞膜的结构 磷脂分子层中间的疏水层通常情况下呈液态 细胞壁是植物、真菌和大多数原核细胞的外层结构 细胞壁成分: 植物:纤维素、果胶 细菌:肽聚糖 真菌:壳多糖(几丁质) 全透性 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加强细胞机械强度, 参与细胞间相互粘连,是激素等化学信号传递的 介质和通路 课堂总结 细胞膜(质膜) 结构组成 结构探究历程 脂双层 膜蛋白 一定的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细胞壁 对比 丹尼利(J. Danielli)和戴维森(H. Davson)发现细胞膜的表面张力比油-水界面的张力低得多,推测出膜中含有蛋白质,从而提出了“蛋白质一脂质一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认为细胞膜是由双层脂质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蛋白质共同构成。 罗伯逊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