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20257

化学人教版九上:5.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教案

日期:2024-06-11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0次 大小:2807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化学,人教,质量,守恒,定律,第一
  • cover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2.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在一切化学反应里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 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三、教学方法 推演法、实验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化学史导入: 1673年,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在敞口容器中加热金属,结果发现反应后质量增加了,因此他认为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相等。 1777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在密闭容器中研究氧化汞的分解和合成时,却发现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二)新知探究 知识点1 质量守恒定律 问题讨论:铁丝燃烧后,质量会变大,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变大的。木材燃烧完后,只剩下灰,所以化学反应后质量是变小的。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学生讨论:可能有三个结果: 1.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2.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3.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 实验探究一: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名称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天平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结论推导: m1=m(锥形瓶+气球+玻璃管)+m(其它空气)+m(氧气)+m(磷) m2=m(锥形瓶+气球+玻璃管)+m(其它空气)+m(五氧化二磷) m1=m2 m(氧气)+m(磷)=m(五氧化二磷) 实验视频展示: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实验探究二: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现象: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铁钉表面析出一层红色物质 符号表达式:Fe+CuSO4→Cu+FeSO4 实验名称 铁和硫酸铜溶液 实验现象 铁钉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天平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教师总结: 教师讲解: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防止锥形瓶底部炸裂; 2.在锥形瓶口的橡胶塞上安装一根玻璃管,在其上端系牢一个气球,目的是防止红磷燃烧产生的热量使瓶内气体迅速膨胀而冲开橡胶塞; 3.玻璃管下端与红磷接触的目的是引燃红磷; 4.此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装置气密性要良好; 5.要注意反应现象气球先变大后变瘪。 实验视频展示:铁和硫酸铜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问题谈论:从上面两个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教师总结: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1.适用于所有的化学反应,不能用于解释物理变化。 2.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他方面的守恒。 3.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与生成的“各物质”,应当包括固态、液态、气态所有的物质。 实验探究三: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实验视频展示: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讨论: 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为什么不相等呢? 如何证明稀盐酸和碳酸钠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呢? 教师讲解:在开放容器中,生成物二氧化碳为气体,逸散到空气中是生成物总质量减少。若是在密闭容器中做实验,得出质量相等。 实验探究四: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的测定 学生观察并记录: 实验名称 镁条燃烧 实验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的固体 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 天平不平衡 结论 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质量总和,不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 教师提示: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后的质量比原来金属镁的质量大,有人说这个事实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你说对吗?为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此说法不对。镁带在空气里燃烧,是镁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律, 反应后生成物氧化镁的质量,一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