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22017

第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22次 大小:2509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5课,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 cover
《驿路梨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重点) 2.分析、理解文章构思的特点及表达效果。(重点) 3.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及作用,把握文章主题。(难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一、学生利用参考书或互联网,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彭荆风及本文写作背景。 二、学生扫清字词障碍,略读课文,圈点勾画主要信息以及阅读体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课题: 师:各位同学我们先共同欣赏一段视频。 “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视频中的盛放的梨花给你怎样的感受呢? 明确:高雅、洁白、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是啊这淡雅的梨花就如精灵般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历代文人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写梨花的诗句,我们共同来读一读:生齐读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唐刘方平《春怨》(寂寞空庭,梨花满地,哀戚之情不言而喻)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宋晏殊《破阵子·春景》(燕子来,梨花落,春天无限美好。) 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清纳兰性德《采桑子·当时错》(月已落梨花尽,无限离愁别恨) 师:在不同诗句中梨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小说的题目《驿路梨花》出自陆游诗句“悬知寒食朝陵使,驿路梨花处处开”。那么,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文中的“梨花”又有怎样的含义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五课《驿路梨花》。 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同学们齐读教学目标: 1.学习略读的阅读方法,粗知故事梗概。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顺序、倒叙、插叙的叙述方法,找出文中设置的误会和悬念,分析理解作品精巧的构思及其表达效果。 3.体会课文讴歌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揭示雷锋精神经久不衰、在人民群众中代代相传的主题。 二、略读文,知文意 1、师:课前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障碍,了解了作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我们这个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略读。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现在,就请同学们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略读文章,并完成下列表格 思考:文章中涉及到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在什么时间分别与小茅屋有过什么故事?(屏显略读方法指导) 明确:(屏显表格) 出场顺序 人物 为小茅屋做了什么 时间 1 我和老余 借宿、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月亮升起、第二天早上 2 瑶族老人 专门送粮食 夜晚 3 哈尼族姑娘 照料小茅屋 梨花出嫁后 4 解放军 砍树割草盖小屋 十几年前 5 梨花 照料小屋 解放军盖好小茅屋后 2、师:表格填完后同学们发现这篇文章并不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找两名同学分别按照课文顺序和时间顺序复述课文,比较一下这两种顺序哪一种更好。 明确:更喜欢作者的布局谋篇,运用倒叙、插叙、顺序结合的方式,这样情节更为跌宕起伏,更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屏显作用) 三、跳读文,理情节 1、师:是啊“文似看山不喜平”。一篇文章,要有曲折,要有悬念才能吸引人读下去。本文之所以如此引人入胜不只体现在记叙顺序上,还体现在巧妙地设计上,一个问题两个误会三次悬念,是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下面请同学跳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文章中找出一直吸引着你读下去的问题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而产生的两次悬念三次误会又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个问题:“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即小茅屋的主人是谁?(第8段) 第一处悬念引出了第一个误会 误会1:我和老余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瑶族老人。(第14段) 悬念2:“主人家是谁?”(第17段) 第二处悬念引出了第二个误会 误会2:瑶族老人误会小茅屋的主人是哈尼族小姑娘梨花,并且误认梨花的妹妹为梨花。(第30段) 如果生答不出第三处悬念教师给提示。 师:其实第三处悬念是在第二处误会消失之后,在梨花妹妹的讲诉中产生的。当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