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722161

人音版 一下第7课巧巧手 那些音乐中的劳动形象 单元说课教案

日期:2025-04-30 科目:音乐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59次 大小:835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人音版,一下,7课,巧手,那些,音乐
  • cover
那些音乐中的劳动形象 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巧巧手》单元说课 结合本单元内容,我将从课标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评价建议这四方面进行单元说课。 一、课标分析 坚持以美育人:感知“劳动”,聆听美、感受美、实践美。 重视艺术体验:在欣赏、表现、情境表演中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突出课程综合:与劳动课程相结合,与生活体验相关联。 核心素养 审美感知:通过“加伴奏”“情境表演”感受重复节奏(旋律)等活动设计,在多层次的音乐表现活动中感受劳动的快乐。 艺术表现:通过听、唱、拍、跳、创、奏等音乐活动,表现自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及时反思和反馈课堂的音乐表现。 创意实践:用律动表演、打击乐器进行编创与实践,尝试用多种形式创编节奏与旋律。 文化理解:聆听中外作品,进行表现;体会多元文化,增进对不同音乐的理解和尊重。 二、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巧巧手”、“爱劳动”的角度,选编了两首经典的外国儿童歌曲《理发师》和《粉刷匠》进行学唱,同时选编了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中国歌曲《采蘑菇的小姑娘》和一首非常有趣外国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进行欣赏聆听,并用一串高低有序的小锤子表现《铁匠波尔卡》的主题旋律。通过“巧巧手”的主题,把“爱劳动”的教育自然而有效地融入音乐作品聆听与歌曲演唱之中。 单元乐曲共同要素 乐曲内容:劳动角色 知识技能:乐曲中通过重复节奏或者重复旋律展现劳动过程 创编展示:打击乐器编配,创设情境表现音乐形象 作品联系(知识技能) 波尔卡体裁 火车波尔卡(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铁匠波尔卡(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单簧管波尔卡(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 作品联系(情感关联) 一年级上册《爱劳动》→一年级下册《巧巧手》→三年级上册《丰收歌舞》→五年级上册《农家乐》 三、目标分析 ˙能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了解音乐的基本特征,感知音乐的艺术形象,对音乐产生兴趣。在音乐体验中唤起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初步具有乐观的态度以及对身边人的友爱之情。 ·能积极参与演唱、演奏、歌表演、律动、音乐游戏、舞蹈、戏剧表演等艺术活动,积累实践经验,享受艺术表现的乐趣,在各种艺术实践中初步建立规则意识和合作意识。 ·对音乐有好奇心和探究欲,能在探究声音与音乐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初步了解中国音乐文化和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对身边的音乐和音乐现象感兴趣,能与他人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单元目标 趣味唱游:能用正确的姿势、自然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粉刷匠》《理发师》,能够随四首乐曲进行动作模仿、角色扮演,感受重复在塑造音乐形象中的作用,体会劳动的快乐。 聆听音乐:1.在聆听《铁匠波尔卡》与《采蘑菇的小姑娘》过程中能够随音乐的情绪自然表露出体态反应,能够简要描述音乐表现的形象。 2.能听辨沙槌的音色。 3.感受波尔卡风格。 情境表演:1.能够根据四首乐曲特点进行动作创编,与同伴一起体验扮演角色的乐趣,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 2.能够使用沙槌创编演奏简单的节奏,配合表演。 发现身边的音乐:1.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其他劳动或者职业声音的特点,能够用人声或者其他方式进行模仿和表现。 2.能够按照节奏朗读《粉刷匠》歌词。 四、评价建议 评价内容 评价目标 评价方式 评价反思 兴趣与参与 提升音乐实践活动的参与度。 师评:课堂观察,及时评价。 设计“听、唱、演、创”评级量表,通过表格记录,找到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同时调整下一节课教学设计内容。 聆听与体验 专注音乐,了解音乐表现形式,感受不同乐曲风格。 小组评价,互评。 歌唱与编创 根据音乐形象创编简单律动和乐器伴奏,有感情进行演唱。 自评,小组互评。 知识与技能 能够唱准唱名,按节奏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