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37975

纲要上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4次 大小:790437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纲要,14课,朝前,中期,鼎盛,危机
  • cover
(课件网)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第十四课 ———从盛世之治看盛世之智,借盛世之智学大国治理 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 一、盛世之域 目录 “ 阅读清朝疆域图,并回顾秦至明各朝代的版图情况。 P16秦 P22汉 P35唐 P51宋 P57元 P75明 一、盛世之域———疆域之阔 “ 一、盛世之域———疆域之阔 ◎中华人民共和国 ◎清朝疆域(1820年) 基本奠定现代中国版图 “ 一、盛世之域———治域之措 阅读书本,尝试以表格形式、按照方位顺序依次整理清朝经略疆域所采用的措施。 方向 东南 东北 西北 西南 中央 措施 收复台湾,设台湾府 反击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新疆 平定准噶尔 平定大小和卓 设伊犁将军 蒙古 设盟、旗 西藏 册封达赖与班禅 设置驻藏大臣 颁布《钦定西藏善后章程》 西南(今云南、贵州) 改土归流 设理藩院 ◎清朝经略疆域措施表 “ 一、盛世之域———治域之智 分析清朝的“治域之措”,指出清朝治理疆域上的智慧。(特点) 1.重视边疆治理,加强对边疆控制 2.管理方式多样 3.因地制宜,因俗而治 4.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信仰 第十四课 第十四课 一、盛世之域 目录 二、盛世之君 “ 二、盛世之君———君主之权 材料一: 乾隆帝曾就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的政治传统作出总结: 乾纲独断,乃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假。即左右亲信大臣,亦未有能荣辱人、能生死人者。 ———《清高宗实录》 根据材料,概括康雍乾君主统治的特点。 乾纲独断 大权独揽 “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一)推行奏折制度 ◎清朝官员向皇帝奏事 根据上则图片材料,指出奏折制度的特点 迅速、机密 “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一)推行奏折制度 1.能够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 2.便于联络臣子感情,使其忠于朝廷; 3.利用密奏这一形式,进行监督;强化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奏折制度的作用 ◎清奏折内容 “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一)设立军机处 ◎故宫平面图 标注处为军机处位置所在 机构位置:皇帝寝宫旁边 人员:朝臣兼任 性质:中枢秘书、顾问机构 职责:在皇帝的监督下商议军情、起草或者处理机要文书 “ 二、盛世之君———强权之策 (三)大兴文字狱 皇帝 案名 “犯罪证据” 牵连人数 康熙 庄廷鑨案 称努尔哈赤为奴酋,清朝为夷寇 70余人 康熙 戴名世案 奉南明正朔,称顺治不是正统 300多人 雍正 吕留良案 “清风虽细难吹我,明月何尝不照人” 数百人 乾隆 胡中藻案 “一把心肠论浊清” 乾隆借此案打击朝中朋党 乾隆 徐述夔案 “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 牵连全族、亲友 ◎清朝文字狱案件 “ 拓展与应用:小试牛刀 我们说康乾时代“为前代所不及,这是就历史的纵向比较而言的。……如果把乾隆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的考察,即放到当时世界范围中,与欧美国家相比较,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戴逸《论乾隆》 结合所学,运用史实来论证戴逸的观点一 观点一:从纵向比较,为前代所不及 史实:疆域版图、君主权威、人口数量…… “ “盛世之智”与国家治理 一个国家选择怎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 ———2014年习近平在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 联系前面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 尝试回应我国历史传承,为今日中国的发展进言献策。 “盛世之智”与国家治理 1.处理民族关系: 尊重各民族风俗信仰,相互尊重。 2.管理地方事务: 因地制宜,精准管理。 管理方式多样,灵活多变。 3.边疆管理: 坚持国家主权,加强边疆治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