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0457

第三单元研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0次 大小:3812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三,单元,研习,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
  • cover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研习 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研习任务 品味中国古代散文的文言、文学、文化之美 学习任务 1.初步阅读课文,准确把握选文的体裁和章法特点,整体了解中国古代散文范式。 2.细致赏读课文,讨论交流文章的语言和艺术风格,感受古文的语言文字魅力。 3.深入研读课文,结合相关补充资料,探究六篇古代散文承载的深厚文化内涵。 学情分析 高二下学期的学生通过学习前面四册语文教材中6个单元的文言文,积累了一定的文言功底,一定程度上能够自主赏析文言语言和文学之美;且学习内容涵盖了先秦诸子散文、史传和史论、写景记游散文、劝谏书信散文等,学生在各种古文文体及其艺术手法的特点上有较为零散的认知,但是缺少系统的梳理和深入探究。在单篇的字词、文意疏通的教学基础上,结合补充资料,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可以开展研讨学习活动。 课前预习 完成一张预习学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修辞立其诚,文言传其脉。中华民族有着悠久深厚的语言文化和精神文明,而文言文记录着历史发展的轨迹,昭示着传统文化的底蕴,散发着人文精神的芳香。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研读六篇经典散文,触摸民族文化血脉。 活动一 明确文体,厘清章法 古代散文写法比较自由,结构可密可疏,句子可骈可散,但优秀的散文作品在章法、语言等方面都颇有讲究。接下来请同学分享展示第一环节。 探究一 梳理本单元的课文,明确文体及其特点,并找出其文体特征的异同点,完成以下表格。(学生展示课前预习,请其他学生补充。) 探究二 古人为文,讲究章法,重视文章的结构和内部联系,就连一些看似信笔写就的作品,也大都有章法可循。如《归去来兮辞并序》,虽然被誉为“不见有斧凿痕”(元·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引李格非评语),但全文由“归程”写起,历“归舍”“归园”“归田”,结于“归尽”,章法严密。反复诵读本单元课文,选择其中一篇,厘清其整体结构与各部分之间的联系,用你喜欢的形式加以展示。 概念明确 章法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布局、结构、脉络、关联等均在其中,总体而言,既包括外在的内容结构,也包括内在的逻辑结构,也即思想情感变化的脉络(意脉)。章法一般合乎文体的基本规范,但也不乏变体、破体之作。 思路点拨 结构思路分析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明确文体,把握全貌。文章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或者谈的是什么问题,不同的文章类型,行文思路有所不同。 圈点勾画,抓关键句。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句子有可能是中心句,阅读时尽量能标注出来。 概括段意理出文章的内在脉络。 通读全文,合成段意,厘清思路,把握结构。 组织答案,合理表述。 答案预设 《陈情表》 外在结构:首段作者陈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叙朝廷征召之殷,写自己进退维谷的处境。第三段,一方面感激朝廷知遇之恩,表示极愿意赴任;一方面又提出自己的苦处,博得武帝的同情。尾段有了前三段的情感铺垫,作者勇敢提出“愿乞终养”的要求,并表示生死效忠。 内在结构:全文以一“情”字为主脉,李密向晋武帝陈“情”:孝情、忠情、先孝后忠之情。 《项脊轩志》 外在结构:作为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文章围绕“项脊轩”这一中心物象,叙述与其有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抒发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 内在结构:以“可喜”“可悲”的情感主脉来组织文章,“可喜”体现在:居室明亮、环境清幽、读书怡情、红袖添香;“可悲”体现在:诸父分家,家道中落;母亲慈爱,英年早逝;祖母去世,期望落空;琴瑟和谐,失伴孤独。 《兰亭集序》 外在结构:作为一篇序言,本文介绍了作诗的缘由、作诗宴会上的盛景、成集的经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