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0899

【学案】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78次 大小:4445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学案,6课,隋唐,盛世,五代十国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重难点 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1.立足于时空观念,了解隋朝统一的过程,多角度对隋亡唐兴的原因作出历史解释。 2.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理解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出现,认识唐朝民族政策的积极影响。 3.理解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客观分析唐朝灭亡的原因,培养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 重点:隋唐盛世的表现与对外关系 难点:唐后期与五代十国时期的混乱局面 知识梳理 一、隋朝兴亡(581-618年) (一)建立和统一 1.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定都长安,是为隋文帝。 2.统一 (1)条件:隋文帝励精图治,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力日强。 (2)时间:589年,隋文帝派次子杨广率军灭陈。 (3)意义: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二)经济建设 1.特点:各项建设较多,规模宏大。 2.活动 (1)广设仓库:供应朝廷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备水旱赈济而遍置于乡间的义仓。 (2)兴建洛阳 ①兴建:隋炀帝时期兴建。 ②地位:宏伟壮丽,闻名于世。 (3)开通大运河 ①特点:贯通南北。 ②意义:对巩固统一、促进南北经济交流以及运河沿岸城市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三)灭亡 1.原因 (1)隋炀帝自恃强盛,大兴土木,穷奢极欲。 (2)三次大举征伐高丽,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最终引发大规模起义。 2.过程 (1)隋朝贵族李渊趁机在太原起兵。 (2)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唐朝的盛衰(618-907年) (一)唐朝的繁荣与民族交融 1.建立:618年李渊长安称帝,建立唐朝,逐渐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2.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贞观之治 ①帝王:唐太宗。 ②内容: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知人善任,虚怀纳谏。 ③地位:少有的开明政治。 (2)武周政治 ①帝王:武则天。 ②特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3)开元盛世 ①时期:唐玄宗统治前期。 ②内容: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 ③特点:经济有很大发展,社会空前繁荣。 ④地位:将唐朝推向全盛时期。 3.民族关系 (1)背景:唐朝时,周边各族迅速发展。 (2)与突厥关系 ①东突厥:贞观初年,唐军大举反击,击败并俘获东突厥可汗,东突厥汗国灭亡。草原各族共同尊奉唐太宗为“天可汗”。682年,被安置在北方的东突厥部众反叛唐朝,一度建立了后突厥汗国政权,744年,唐朝与漠北回纥等联手平定了后突厥汗国。 ②西突厥:唐高宗联合回纥灭西突厥。唐朝中央政权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 (3)与吐蕃关系 ①7世纪前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 ②9世纪前期,吐蕃与唐会盟,此后,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 (4)与靺鞨的关系 ①唐玄宗统治时期,东北的靺鞨族粟末部强大起来。 ②唐玄宗封其首领大祚荣为渤海郡王。 (5)影响:唐朝周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积极贡献。 唐朝时西藏、新疆、蒙古、东北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一样吗? (二)唐朝的衰亡 1.安史之乱 (1)原因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国家出现外重内轻的局面。 ②唐玄宗沉湎于享乐,怠于政事,任人唯亲,朝政趋于腐败。 (2)经过:755年,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和他的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历时八年,后被唐平定。 (3)影响:中央集权被削弱,边防空虚,唐朝由盛转衰。 2.藩镇割据 (1)原因: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陆续在内地增设藩镇。 (2)结果: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3)影响:藩镇割据局面在唐朝后期持续了100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3.唐朝覆亡 (1)唐朝后期,宦官专权和朋党之争加剧。 (2)875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