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1134

第一单元 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11次 大小:488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一,高中,哲学,必修,统编,政治
  • cover
第一单元综合探究 坚持唯物辩证法 反对形而上学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核心素养 1.什么是辩证法。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区别。 3.辩证法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4.回顾本单元知识内容。 1.政治认同:坚持和认同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唯物辩证法,理解和认同党的思想路线,理解和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解和认同党和国家重要战略部署。 2.科学精神:科学认识和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基本知识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自觉反对形上学。 3.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坚持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预学案】 任务1:梳理知识-根据课本自主完成填空-根据填空自主批注课本 1.唯物辩证法概说 (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基本观点): 的观点和 的观点。 (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的观点。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规律。 (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基本的发展观。 2.什么是辩证法? 辩证法主张用 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主义辩证法,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 和 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事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 和 联系起来考察;既要看到事物 和 ,更要看到事物 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既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 (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 (外因)。 3.什么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用 的观点看问题。它只看到一个个 的事物,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只看到事物的 ,看不到事物的过去和未来,或者只看到事物数量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看不到事物 的变化;只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方面,看不到事物的 ;只看到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看不到事物发展的 。 拓展:“形而上学”一词源于希腊文,意为“物理学之后”。公元前一世纪古希腊的安德罗尼柯在编纂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其专讲事物的本性、本质及事物发生和发展原因的一些篇章放在《物理学》之后,由此而得名。中世纪,人们把研究无体形的抽象事物的学问称为“后物理学”。“后物理学”被当作哲学普通名词使用是从13世纪开始,指的是从理性角度探索上帝、灵魂、天使的学问。后来,莱布尼茨和沃尔夫等人使用“形而上学”,是指关于存在的本质的学问。无论是书名还是哲学名词,其内容大体上相当于我国古代的“道”。我国翻译家严复根据《易·系辞上》中的“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句话,把“后物理学”译成“形而上学”,指关于研究事物形成之前的道理的学问。也有人按照我国魏、晋时期的一种哲学思潮,把形而上学称为“玄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后,形而上学成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概念。 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 。 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 的基础和 的关键。 5.辩证法对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和对立统一规律,要求我们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战略布局。 任务2:根据课本笔记完成本单元思维导图 任务3:根据提示自主学习本框栏目内容- 1.课本P44-45探究一 问题1提示(多读理解) 老子的言论体现了联系的观点,韩非子的言论体现了发展的观点,黑格尔的言论肯定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老子、韩非子、黑格尔共同表达了辩证法思想,即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郭象的言论体现了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董仲舒主张用静止的观点看世界,杜林否认矛盾的存在及其作用。 问题2提示(多读理解) 郭象、董仲舒、杜林的言论共同体现了形而上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