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4698

【导与练 精炼精讲】(人教)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含14新题,详解)

日期:2024-06-2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0次 大小:9567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考点,新题,解放战争,抗日战争,专练,题型
  • cover
考点9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考点巩固提升 限时训练·提升能力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抗日战争 1、2、3、4、5、6、7 解放战争 8、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3年北京文综,19)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解析:C 从材料信息看,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并明确表示“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表明中国共产党准备放弃“工农武装割据”的主张与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合作,这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对全国抗战局面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故选C项,排除D项。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年),国民革命时期(1924~1927年),中国共产党还没有建立苏维埃政权,A项不正确;从材料信息看,苏维埃政权已经建立,B项不正确。 2.(2014淄博二模)蒋介石在1935年7月表示:“和平未至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至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1937年7月又宣示:“我们希望和平,而不求苟安;准备应战,而绝不求战。”导致蒋介石对日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失败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日本逐步扩大对华侵略战争 D.全民族抗战局面的推动 解析:C 材料反映了蒋介石对日本侵华的态度由1935年的不轻言开战到1937年的“准备应战”的转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蒋介石从“攘外必先安内”逐渐转向“抗日”,主要原因是1937年7月发生了七七事变,日军由局部侵华转变为全面侵华。 3.1937年初,中国近代著名军事家蒋方震(国民党陆军上将)在谈到中国能否打过日本的问题时指出:“……中国有地大与人众的两个优越条件,不战则已,战即不能不动用拖的哲学,拖到东西战争合流,我国转弱为强,把敌人拖垮而后矣。”这一观点(  ) A.为蒋介石政权的消极抗日政策辩解 B.基本符合抗日战争的发展趋势 C.没有看到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抗战的影响 D.主张发动人民群众实行全民族抗战 解析:B 蒋介石政权执行消极抗日政策是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A项错误;从“拖到东西战争合流”可以看出,蒋方震看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对中国抗战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实行全民族抗战的信息,D项错误。 4.(2013年海南历史,17)1941年2月,以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身份来华的居里正式向蒋介石声明:“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这表明当时美国(  ) A.以中国内部纠纷为由拒绝对华援助 B.反对国民党采取的反共政策 C.敦促国共两党放弃各自的政治主张 D.借助援助促成国共两党全力抗日 解析:D 从材料信息“美国在国共纠纷未解决前,无法大量援华。中美间的经济、财政等问题不可能有任何进展”可知,美国援华的重要条件是“国共纠纷”的解决,联系1941年2月这一时代背景,由于美日矛盾的激化,美国准备援助中国抗日,以中国牵制日本。由此可见,美国援华的目的是抗日,而国共的纠纷不利于抗日的大局。因此美国的声明意在敦促蒋介石协调国共矛盾,全力合作抗日。故D项正确。 5.如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 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斗争 解析:D 陕甘宁边区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蒋介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