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55641

8.3《琵琶行(并序)》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5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1418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课件网) 琵琶行 白居易 白居易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历任左拾遗(谏官)、翰林学士。 元和十年(815)因上书请急捕刺杀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为江州司马。后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官终刑部尚书。 晚年闲居洛阳,皈依佛教,自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 时期 生活特点 前期 (从入仕到贬江州司马以前) 仕途一帆风顺,始终抱着“为民请命”“兼济天下”的宗旨。 后期 (即自贬江州司马到死) 是他“独善其身”的时期,揉和儒家“乐天知命”、道家“知足不辱”和佛家“四大皆空”来作“明哲保身”的法宝。悔恨“三十气太壮,胸中多是非”。 白居易的生平 分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讽喻诗:《新乐府》50首 《秦中吟》10首 感伤诗: 《长恨歌》《琵琶行》 主张: 1、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2、实践诗歌语言通俗化 “白诗四最”:唐代传诗最多 最通俗易懂 讽喻诗最多 流传最广 白居易的作品 (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述了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 (3)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 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琵琶行》 白居易 听诗歌朗诵, 概括每段段意: 浔阳江头夜送客 (第1段) 江上聆听琵琶曲 (第2段) 歌女倾诉身世苦 (第3段) 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4段) 重闻琵琶青衫湿 (第5段) 琵琶行 整体感知:理清全诗结构 第一段,浔阳江头夜送客。 内容分析 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感情的字 惨 凄惨 萧瑟的秋景 衬托离别的凄惨心境 找出本段写景的句子 “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内容分析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根据内容上的变化可划分为三个层次: 过渡 琵琶女的出场 琵琶女的演奏 内容分析 第二段,江上聆听琵琶曲。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衬托音乐的动听 过渡句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接下来是描写琵琶女的出场: 过渡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女出场 急切 欣喜 矛盾 含羞 演奏琵琶曲 调弦校音,情随声出 演奏名曲,倾诉悲情 珠落玉盘,急切愉悦 幽咽凝绝,幽愁暗恨 铁骑突出,激越雄壮 曲终收拨,戛然而止 江心月白,余韵无穷 (序曲) (总写)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曲终) (尾声) 琵琶女的演奏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侧面烘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绝妙 “沉吟”两句是过渡。 “自言”句至段末叙述了琵琶女两个阶段的不同遭遇。前半部分写早年的歌伎生涯。后半部写如今的寂寞处境。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门庭若市 年轻貌美 昔日欢笑 独守空船 今日辛酸 年长色衰 内容分析 第三段,歌女倾诉身世苦 今昔对比 开头就写出了作者的感慨。 头两句承上启下,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 后两句写产生共鸣。感到自己和琵琶女有着共同的命运,因而发出天涯沦落、同病相怜的感慨。 中间十二句是诗人自述。主要写迁谪后的郁闷心情,揭示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的原因。 最后,用“如听仙乐耳暂明”来赞扬琵琶女,并提出“莫辞更坐弹一曲”的请求,引出结尾段。 内容分析 第四段,同病相怜伤迁谪 第三、四两段分别写琵琶女与诗人各自倾诉自己的遭遇,两人的倾诉在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思考 诗人 琵琶女 侧重回忆年少时在京城的快乐生活 侧重描写被贬江州后的生活状态 为了避免叙述上的重复,作者在两人今昔生活的描写上,有意各有侧重,意在互为补充。 诗人与琵琶女在人生经历上有哪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