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5842

【导与练 精炼精讲】(人教)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23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含14新题,详解)

日期:2024-06-2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34次 大小:1893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考点,百家争鸣,儒家思想,新题,专练,细分
  • cover
考点23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 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考点巩固提升 限时训练·提升能力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百家争鸣 1、2、3、4、5、6、7 汉代儒学 8、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逐步发展 解析:A 孔子、墨子、孟子生活在春秋战国这一变革时期,他们的思想均体现了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的主张,共同的社会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动荡局面。B项有违史实。C、D两项包含在A项之中。 2.(2013潍坊联考)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孔子:“吾将以教主尊孔子。……而教主不足以尽孔子。教主感化力所及,限于其信徒……举中国人,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这主要反映了(  ) A.儒家学说博大精深,内涵丰富 B.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 C.儒家学说与皇权结合而政治化 D.儒学对维护国家统一与稳定的作用 解析:B 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后来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融入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对个人的为人处世影响很大,是其他学说无法相比的,所以梁启超说:虽未尝读孔子之书者,而皆在孔子范围中也。A、C两项是儒家学说影响深远的原因,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4石家庄一模)孟子指出:“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荀子认为:“筐箧已富,府库已实,而百姓贫。夫是之谓上溢而下漏,入不可以守,出不可以战,则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这表明儒家主张(  ) A.藏富于民 B.勤俭节约 C.忠孝为本 D.国富民贫 解析:A 材料中孟子主张明君应该让百姓富足;荀子认为府库充实而百姓贫穷,容易造成社会混乱甚至政权的覆灭。由此可见,儒家主张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安定。故选A。 4.有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道家在楚国兴盛,①在鲁国兴盛,②在三晋与秦国兴盛。①②对应的学术派别是(  ) A.儒家、墨家 B.法家、兵家 C.儒家、法家 D.墨家、法家 解析:C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子成长于三晋大地,法家思想后来成为秦始皇治理国家的理论武器,故答案为C。 5.春秋战国诸子百家著述各异,各自提出挽救时弊的主张。墨子主张国家应“节用”,不要浪费。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对于以上三位学者的主张,以下说明何者较为适当(  ) A.三者都站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立场 B.三者都是基于维护农民利益的立场 C.三者都是以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做考虑 D.三者都是以重视发展商品经济做考虑 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墨子主张“节用”,反对任何人奢侈浪费,满足基本需要即可。孟子强调划定土地经界使人民有土地耕作得以养生足食。商鞅主张开辟草莱,制定阡陌,鼓励人民开垦荒地增产富国,以达到农战富强的目标。三人立论互异,但同样是以小农经济作为考虑。 6.(2013黑龙江二模)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说:“在东周之世,社会上即已发生一种思潮:主张节制资本,其具体办法,是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该思潮属于(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解析:B 从材料中“大事业官营”“大商业和民间的借贷,亦由公家加以干涉”可知该思想强调加强政府力量,“节制资本”体现了法家的抑商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 7.(2014武汉四调)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融合诸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