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5849

【导与练 精炼精讲】(人教)2015届高三历史一轮总复习 细分考点 题型专练 :考点24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含14新题,详解)

日期:2024-06-2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0次 大小:2033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考点,新题,儒家思想,专练,活跃,之际
  • cover
考点24 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考点巩固提升 限时训练·提升能力 编者选题表 考点 题号 宋明理学 1、2、3、4、5、6、7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8、9、10、11、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3北京模拟)陈寅恪认为宋朝“尚气节而羞势利”,这是因为当时(  ) A.理学逐渐盛行 B.商品经济繁荣 C.儒学受到冲击 D.中央集权加强 解析:A 题干反映的是宋代尚气节、重义轻利的历史现象,这是理学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成的影响,A项正确。 2.(2013唐山摸底)玄学是在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而形成的特殊意识形态,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探求深沉的哲理,注重义理分析、抽象思维。玄学的出现反映了(  ) A.道家思想逐渐成为统治思想 B.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C.知识分子摆脱儒学束缚的要求 D.士人对国家分裂的不满情绪 解析:B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从题干中“玄学家力求排除两汉经学桎梏”“用道家思想诠释儒家经典”的信息分析,玄学的出现反映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受到了冲击。 3.(2013河北调研)隆兴元年,朱熹对宋孝宗进言:“陛下虽有生知之性,高世之行,而未尝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是以举措之间动涉疑贰,听纳之际未免蔽欺,平治之效所以未著。”下列观点与这一言论思想一致的是(  ) A.“大学之道在乎格物以致其知” B.“存天理,灭人欲” C.“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D.“学者须先立志” 解析: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读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朱熹对宋孝宗“随事以观理,即理以应事”的进言体现了其“格物致知”的思想主张。 4.清人赵翼写《廿二史札记》,讨论到元朝末年的情况,其中有一个标题叫“元末殉难者多进士”。元代是一个少数民族统治汉族的朝代,但在元王朝行将灭亡的时候,殉难的人仍以汉族进士居多。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解释(  ) A.元朝灭亡的原因 B.理学的影响 C.元朝知识分子地位降低的原因 D.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B 理学注重道德熏陶和气节培养,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元末殉难者多进士”正是理学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现象,故B项符合题意。 5.(2014黑龙江二模)《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 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解析:C 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6.“不仅是朱学失去了活力,而且对儒家精神作其他理解的学派,也因此受制于政治符号化了的朱学,而失去了自由思考与表达的权利。一句话,儒家的思想活力被儒家的政治化所吞没。”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朱熹创立理学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B.儒家思想与政治结合失去活力 C.理学压制其他学派的自由发展 D.专制权力的强化使儒家思想失去活力 解析:D  朱熹发展了理学,排除A项;政治需要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排除B项;C项不符合材料含义;随着封建专制主义的强化,儒家思想在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日益走向僵化,“儒家的政治化”就是指儒家思想受封建专制主义控制而失去活力,D项符合材料。 7.(2013浙江六市联考)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