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58665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同步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2次 大小:16381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9课,北魏,政治,北方,民族,交融
  • cover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基础过关全练 知识点1 淝水之战 1.【史料实证】讨论淝水之战前秦失败的原因时,第三小组的同学出示了如下史料,他们的观点应是(  )   苻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吾强兵百万,资仗如山”“以吾击晋,校(较)其强弱之势,犹疾风之扫秋叶”。 A.前秦实力弱小    B.前秦兵力分散 C.苻坚骄傲轻敌    D.民族矛盾尖锐 知识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 2.(2021四川宜宾中考改编)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孝文帝“迁洛”的意图是(  ) A.学习中原文化    B.避免思乡之苦 C.消灭鲜卑贵族    D.减少洛阳人口 3.【新独家原创】“元魏之有主,其孝文之所为乎 中国之道不坠,孝文之力也!”这是隋朝思想家对北魏孝文帝的评价。下图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一措施(  ) A.穿汉服   B.通婚姻 C.讲汉话   D.迁都城 4.(2022广西河池中考)如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时鲜卑姓改用汉姓的情况,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意义是 (  )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步六孤 陆 拔拔 长孙 贺兰 贺 达奚 奚 独孤 刘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削弱了北魏实力 知识点3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5.【跨学科·语文】(2022山西大同期末)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变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B.“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C.“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D.“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北朝政权的统治者与汉族士人合作,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这表明 (  ) A.孝文帝改革使民族隔阂消解 B.当时出现了民族交融的高潮 C.各民族之间的偏见完全消除 D.“胡”“汉”观念已经彻底淡薄 能力提升全练 7.【横向对比】(2023河北丰润期末,17,★★)通过对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的学习,我们知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特点是和巨鹿之战、赤壁之战一样,都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②战后都使我国北方陷入分裂和混乱状态 ③这两次战役间隔了一个多世纪 ④三国时的曹操和东晋的谢安指挥得当、战术正确,分别是这两次战役取胜的原因之一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8.(2022重庆中考A卷,4,★★)北魏后期,一位到过北方的南朝大臣在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感叹当时中原“礼仪盛富,人物殷阜”,表示不可轻视。这反映出(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成效 C.民族隔阂完全消除 D.分裂割据局面已经结束 9.【唯物史观】(2022山东烟台中考改编,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接受汉化,实现封建化(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封建化又促进某些民族间的交融。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 A.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10.【家国情怀】(2022甘肃白银中考改编,9,★★★)民族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过程中,应该说汉化是总体的趋势,但是文化的交融并不只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伴随着胡族入居中原,背景广阔的异质文化汇入汉族社会,也为其带来了新鲜而有活力的因素。实际上正是由于文化交融的多元格局,最终促进了南北统一后隋唐文化新的整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