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60583

八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1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283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课外古诗词诵读(二) 一、诗词默写 1.根据提示默写填空。 (1)晏殊《浣溪沙》中“        ,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2)欧阳修的《采桑子》中,写水动鸟飞的句子是:      ,         。 (3)朱敦儒《相见欢》中含蓄深沉地表达忧国忧民情感的句子是:          。 (4)李清照的《如梦令》中表现景色迷人、词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        。 二、诗词赏析 2.阅读晏殊的《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首词,回答问题。 (1)作者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   、   和   等景物,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2)(2019云南昆明中考)请具体分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句中作者的情感变化。 答:                                                                                         3.(2023山东济南章丘四中月考)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回答问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主要写堤岸风景,语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总领全词,直抒赞美之情。 B.“轻舟短棹西湖好”中,“短棹”二字已经将悠闲之意委婉地写出。 C.“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从视觉角度写绿水、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从听觉角度写乐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的景色。 D.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定点观景,由近及远,进而向高处延伸,宛如一幅立体而富有动感的风景画,读来清丽活泼。 (2)这首词下阕写景很有特色,请自选角度谈谈你的看法。 答:                                                                                         4.(2021四川内江中考改编)阅读朱敦儒的《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一词,回答问题。 (1)词上片写景,“  ———点明登临的地点,“  ———一词交代观景的时节。“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主要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营造出气魄宏大、苍凉沉郁的意境。 (2)词的下片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                                                           5.【新考法·开放探究】(2022山东临沂中考改编)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争渡”的“争”,在《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中有“争夺”和“怎,怎么”的义项。教材把“争渡”解释为“奋力把船划出去”,而有人认为“争渡”应解释为“怎渡”,即“怎么把船渡过去呢”。你倾向哪种理解 试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答:                                                                                         答案全解全析 1.(1)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2)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3)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4)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2.(1)夕阳 落花 归燕 (2)“花落去”表达了作者对春花消逝的怜惜和无力挽回的无奈之情;而归来的燕子似乎给作者带来一丝喜悦;但物是人非,作者独自徘徊于“香径”,越发孤寂伤感。 解析 (1)作者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太阳、飘落的花瓣、重归的燕子,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2)可以结合句意,抓住景物与情感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因“花落去”而“无可奈何”,因“燕归来”而喜悦,但物是人非,故“独徘徊”。 3.(1)D  (2)(示例1)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下阕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更以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