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60596

17 昆明的雨 素养提升练(含解析)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57次 大小:215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昆明,素养,提升,解析
  • cover
17* 昆明的雨 基础过关全练 1. 选出下列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 A.鲜谀(yú)       篱笆(lí)       辟邪(bì) B.苔痕(tái)     菌子(jūn)     乍看(zhà) C.格调(diào)     扳尖(bān)     鸡(zōng) D.绿釉(yòu)     炽红(chì)     净(zé) 2.【新考法·语法综合】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 A.“晓丽在网课学习期间没有耽误一节语文课。”这个句子的主干是“晓丽耽误课”。 B.“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 C.“缅桂花即白兰花,北京叫作‘把儿兰’(这个名字真不好听)。”句中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 D.文章花了很多笔墨写仙人掌、菌子、杨梅等,从侧面烘托了昆明雨季时间长、雨水充足的特点。 3.本文成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绘形描物,极为生动形象。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话,描绘一种景物。 答:                                                                                                                       能力提升全练 4.(2022重庆中考A卷改编,4,★★)阅读下面文段,四个 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 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桃花 蔷薇竞放,十里花香 千里春光。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  (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 A.; ! ,———      B.! , 、  C.。 、 ,       D., 。 ;———… 5.(2020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中考改编,18—2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3分) 我的家乡 汪曾祺 ①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 ②我的家乡高邮在京杭大运河的下面。我小时候常常到运河堤上去玩。我读的小学的西面是一片菜园,穿过菜园就是河堤。我的大姑妈的家,出门西望,就看见爬上河堤的石级。这段河堤有石级,因此地名“御码头”,康熙或乾隆曾在此泊舟登岸。运河是一条“悬河”,河底比东堤下的地面高,据说河堤和墙垛子一般高,站在河堤上,可以俯瞰堤下街道房屋。我们几个同学,可以指认哪一处的屋顶是谁家的。城外的孩子放风筝,风筝在我们脚下飘。城里人家养鸽子,鸽子飞过来,我们看到的是鸽子的背。几只野鸭子贴水飞向东,过了河堤,下面的人看见野鸭子飞得高高的。 ③我们看船。运河里有大船。上水的大船多撑篙。弄船的脱光了上身,使劲把篙子梢头顶上肩窝处,在船侧窄窄的舷板上,从船头一步一步走到船尾,然后拖着篙子走回船头,欻的一声把篙子投进水里,扎到河底,又顶着篙子,一步一步走向船尾,如是往复不停。大船上用的船篙甚长而极粗,篙头如饭碗大,有锋利的铁尖。使篙的通常是两个人,船左右舷各一个;有时只一个人,在一边。这条船的水程,实际上是他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这种船多是重载,船帮吃水甚低,几乎要漫到船上来。这些撑篙男人都极精壮,浑身作古铜色。他们是不说话的,大都眉棱很高,眉毛很重。因为长年注视着流动的水,故目光清明坚定。 ④看打鱼。在运河里打鱼的多用鱼鹰。一般都是两条船,一船八只鱼鹰。有时也会有三条、四条,排成阵势。a鱼鹰栖在木架上,精神抖擞,如同临战状态。打鱼人把篙子一挥,这些鱼鹰就劈劈啪啪,纷纷跃进水里。只见它们一个猛子扎下去,眨眼工夫,有的就叼了一条鳜鱼上来———鱼鹰似乎专逮鳜鱼。打鱼人解开鱼鹰脖子上的金属的箍(鱼鹰脖子上都有一道箍,否则它就会把逮到的鱼吞下去),把鳜鱼扔进船里,奖给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