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64643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龟虽寿》《赠从弟》《梁甫行》(教学课件)(共29张PPT)八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

日期:2024-05-3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5次 大小:406808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课外,统编,上册,语文,八年级,PPT
  • cover
(课件网) 课外古诗词诵读   鲁迅先生曾说:“汉末魏初这个时代是很重要的时代,在文学方面起一个重大的变化。”(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这一时期的文学,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这就是历来所推崇的“建安风骨”。“建安”是汉代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的年号。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七子”为代表的作家群,其作品具有“建安风骨”,刚健有力。 作者简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远大的抱负,气魄雄伟,感情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著有《魏武帝集》。名篇有《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东汉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   曹植(192—232),字子建,三国魏诗人,曹操之子,建安文学代表人物。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知人论世 《龟虽寿》写作背景   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征乌桓,同时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势力,此时曹操已经五十二岁了,回想自己的一生,无限感慨。于是,他在凯旋时用乐府旧题创作了《步出夏门行》组诗,《龟虽寿》便是其中一首。 知人论世 《赠从弟》(其二)写作背景   刘桢是“建安七子”之一,与曹丕、曹植兄弟交好。一次曹丕宴请当时的文人,席间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众人皆伏”,唯独刘桢“平视”,不肯折节。他的骨气和正气也体现在《赠从弟》这首诗中。 知人论世 《梁甫行》写作背景   公元220年,曹丕代汉称帝,将曹植贬到贫困的海边。曹植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有感而发,写下这首慷慨激愤之作。 知人论世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古诗十九首》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庭中有奇树》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九首。 知识链接 诵读诗歌 听范读音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想象诗歌描绘的场景。 反复诵读诗歌,读出节奏和韵味,体会诗歌的意境。 庭中有奇树 《古诗十九首》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诵读诗歌 遗(wèi):给予,馈赠。 盈:充满。 致:送达。 经时:历时很久。 整体感知 庭中有奇树   庭院里有一株佳美、珍贵的树,绿叶葱茏,花儿开得繁盛。   我攀引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花朵,想把它赠送给思念的人。   花香充满了我的襟袖之间,可是天遥地远,无法送到思念的人手中。   这花有什么珍贵的呢?只是别离太久,想借着花儿表达思念之情罢了。 诗歌赏析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写出了叶绿花盛的景象。本是春日佳景,但一人独赏,反而引起思念之情。“奇树”成为一种象征物,象征女主人公的美好情感。   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方的人,揭示了诗歌的主旨———抒发对远方的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赏析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馨香盈怀袖”一句紧承上两句,此花虽美,却不能相赠,更增思念之苦。一个“盈”字,暗示女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任花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