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69531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日期:2024-06-16 科目:数学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130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三角,形的,特性,课稿,教案,人教
  • cover
《三角形的特性》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内容: 《三角形的特性》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80-81页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各部分名称,三角形的稳定性等。学生通过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有了直观认识,能够从平面图中分辩出三角形。例题1:是有关三角形定义的教学,着重是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例题2:着重于三角形的重要特性是“稳定性”,在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它可以让学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比较,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实验,使用权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角形的特性。 (四)教学难点:在三角形内画高。 二、说教法 (一)情境教学法。 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为了解决问题,学生会主动探索新方法,从而将问题的解决和方法融为一体,这样安排有利于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操作讨论法。 在动手操作,讨论交流时学生各抒己见,这样即启迪学生思维,又能增强其合作意识。学生动手、动脑,在探索发现问题的过程中解决问题,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作用。 三、说学法。 (一)自主探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进行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如:画一画、议一议、说一说等活动发现新知、建构新知,从而掌握新知,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以致用,在学完新知后,我及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这样,不仅增长学生智慧又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增强了学习数学兴趣和信心。 四、说教学程序。 (一)联系生活,情境导入 1、出示80页情境图,学生观察,发现描述三角形。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 3、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上的三角形。 4、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发现三角形的特征 2、概括三角形的定义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什么叫三角形? (2)议一议:下面的图形是不是三角形? (3)讨论:哪种说法更准确? (4)指导阅读80页“三角形”定义。 3、认识三角形的底和高 (1)出示三角形屋顶的房子。(问:你能测出三角形房顶的高度吗?学生动手操作)。 (2)你是怎么测量的?(学生交流汇报)。 (3)讲解测量过程?(得出:三角形高、底的概念)。 (4)出示81页三角形(问:这是这个三角形的一组底和高吗?你还能画出其它的底和高吗?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评议交流)。 4、拓展 在三角形ABC中,以AB为底边的高是();以AC为底边的高是();以BC为底边的高是()。 (三)实验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问题:出示81页插图,问图中哪里有三角形?生产生活中为什么要把这部分做成三角形呢?它具有什么特性? 2、实验解疑 (1)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三角形、四边形学具分小组实验,拉一拉学具会有什么发现? (2)得出结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举例说出生活中应用三角形稳定性。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课件出示练习十四:1、2、3题 (五)总结评价,质疑问难 1、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你对三角形有了哪些认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