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认识方程 教学内容 教材第81-82页“认识方程和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三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分析,从具体情境中寻找等量关系,能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等量关系。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 3.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 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投影仪等。 学生准备:稿纸、笔。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创设情境。 (1)出示一个天平,让学生说一说天平的工作原理。 (2)在天平的左边放1个小苹果和一个桃子,右边放一个大梨子。使天平平衡。 提问:这里天平平衡了,说明了什么?(两边的物体重量相等) 追问: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板书:苹果的重量+桃子的重量=一个梨子的重量。 (3)在天平的左边放1个小苹果和一个桃子,右边放2个大梨子。使天平不平衡。 提问:这里天平不平衡了,说明了什么?(两边的物体重量不相等) 追问:这样我们就可以用一个不等式来表示这两个量的关系。 板书:苹果的重量+桃子的重量<2个梨子的重量。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的主题图:一天,叔叔到城里买了电视机、电风扇等电器,他买完了电器,高高兴兴地挑着往家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叔叔买的电器吧! 提问:同学们请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叔叔买的电视机重15千克,担子另一头的大米重20千克) (2)你们能根据情境图中的信息,写出等式吗? 学生分析情境图中各个量之间的关系,写出等式。 小组交流。各自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写出的等式。 反馈汇报: 板书:电扇重+15=20 20-15=电扇重 20-电扇重=15 (3)如果电扇重χ千克,你们还能写出等式吗?试一试。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写等式。 举手汇报自己写出的等式。 板书:χ+15=20 20-15=χ 20-χ=15 (4)质疑:想一想刚才写的等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等式有什么区别? 学生观察写出的等式,寻找这些等式的特点,寻找等式的区别之处。 (今天学习的等式中含有未知数χ,而以前的等式没有未知数) 2.教学例2 (1)课件出示教材81页情境图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 (2)6万元可以买多少张? 列出算式:6÷1.2=5(张) (3)提问:你是根据要么等量关系写出这个算式的? 学生回答:因为“单价×数量=总价”,所以“总价÷单价=数量”。 追问:如果用y表示买的张数,1张1.2万元,y张是多少元?你能再写出等式吗? 汇报:y张是1.2y元,因为是用6万元买了y张,所以可以写出等式为1.2y=6。 3.揭示方程的定义 把所有式子先根据是不是等式进行分类,再根据含不含未知数进行二次分类,从分类中看出有一类像χ+15=20 、1.2y=6……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2)小结:在列方程的时候,已知数要列入方程中,未知数也要列入方程中,即未知数与已知数一样参与列式。 4.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需要什么条件?从而延伸出方程和等式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练习 课堂活动及练习二十三的相关内容。 四.拓展延伸 小马虎列了两个式子,不小心被墨水弄脏了。猜猜他原来列的是不是方程? 6 x+ =67 +36=42 五.课堂小结 你这节课学会了哪些知识? 小结:1.认识了方程,知道了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一要看它是不是等式,二要看它是否含有未知数,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