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82760

3.1《百合花》教案(表格式)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04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75次 大小:7366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2023-2024,必修,语文,高中,统编,学年
  • cover
《百合花》 教材分析 《百合花》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青春的价值”,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单元学习任务提出要联系特定的历史背景来理解作品内涵,并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作品主旨。《百合花》展现了战火中的青春美、人情美和人性美,因此需要引导学生从小说语言、情节、人物形象等多方面来理解文本、感知文本,进而感悟小说主旨。 学情分析 同学们课前已经梳理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感受到了小说语言清新俊逸的风格,以及小通讯员身上的青春美。但在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与人性美存在难度,因此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创作背景深入感悟。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思考运用“留白”艺术的作用。 2.关注“百合花”被这一细节描写,体会新媳妇形象的丰富性。 3.感受战争年代人与人相互信任、相互感染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教学重点 1.从新媳妇对待百合花被的三种态度感受新媳妇的成长变化及其形象的丰富性。 2.把握小说主旨,领悟小说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 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人情美和人性美。 教法学法 师生互动法、合作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同学们自主阅读预习卡片并回答相应问题,教师提前收集卡片了解学情,并在课前发还给学生。预习卡片如下所示: 设计意图:一方面了解同学们对于叙事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叙事视角”有基本认识,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 一、导入 5min 回顾第一课时的学习内容,明确小说采用的叙事视角是内聚焦型,叙事者是第一人称“我”,并引导学生回忆用第一人称叙述的作用。接着引出“留白”这一概念: 叙述者通过叙述一个故事来向接受者(读者)传达关键信息。有时,叙述者会选择性地呈现一部分信息,同时掩盖另一部分信息。被直接呈现出来的信息能够被读者直接感知和理解,被遮蔽的部分则需读者根据已知信息和自身的经验去比较、揣摩、反思和体会。这一部分被遮蔽的内容就是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留下的“空白”。 设计意图:基于同学们原有的知识,明确“留白”这一概念,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准备。 二、思考小说中运用“留白”艺术的作用 10min 1.快速浏览小说,用笔标注小说中可能使用了“留白”艺术的段落,并概括主要内容。 答案预设: (1)小通讯员第一次向新媳妇借被子没有成功。(第26-29段) (2)小通讯员壮烈牺牲的情景。(第54段) 2.阅读第26-29段,思考使用“留白”艺术的作用。 (1)提问:小通讯员第一次借被子的过程中可能发生什么? 答案预设: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与小通讯员的对话进行合理想象,小通讯员可能会像“我”一样轻松借到几条棉被,也可能空手而归,甚至和老百姓发生争吵。 (2)提问:“我”借到了两条棉絮和一条被子,小通讯员为什么没有借到被子? 答案预设:同学们可以由“我”与小通讯员的对话进行推测,可能是小通讯员说话不对,得罪老百姓,也可能是像小通讯员说的那样“老百姓死封建”。 (3)追问:小通讯员没有借到被子真的是因为“老百姓死封建”吗?“我”对老百姓的看法又是怎样的? 答案预设:“我”认为老百姓是“觉悟高,又很开通”。关于老百姓是否死封建的问题可以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再作思考。 3.阅读第54段,思考使用“留白”艺术的作用。 提问:作者写小通讯员舍己求人的场景,为何要借担架员之口来描述?(同桌交流讨论,提示同学们围绕“我”这一叙事视角进行思考) 答案预设:“我”正在包扎所,不在场。因此为使情节更完整、更真实,叙述者需要巧妙利用信息传达的多样性,以他人的耳闻来补充叙述小通讯员舍己救人、壮烈牺牲的情节,可以使故事自然而然走向高潮。 4.作者使用“留白”艺术有何艺术效果? 答案预设:同学们可以从读者、叙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