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86159

诗词鉴赏之咏物诗鉴赏 教案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240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鉴赏,诗词,之咏,物诗,教案,2023-2024
  • cover
诗词鉴赏之咏物诗鉴赏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和常见思想感情。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教学重难点: 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 王安石说“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古代多少文人墨客由于社会环境、身份地位、处境等原因,诗人在写作时往往不直接表达志向感情,而是借物抒情,借物述志,于咏物中寄情寓兴,赋予所触之物以深意,正所谓“一枝一叶总关情”,于是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类特殊形式———咏物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 二、概念介绍 所谓咏物诗,概括来说,就是以“物”为吟咏对象的诗歌,这类诗歌由咏物这一写法而得名。关于“咏”,《说文解字》说:“咏,歌也。”咏可以由“歌”引申为“吟咏”。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诗人的思想。 三、咏物诗的类型 “托物言志”型。 这类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诗中的“蝉”即是作者的自况。前两联点明因蝉声而触发的满腹忧思。想想自己仕途坎坷,屡遭困厄,今又陷于冤狱,未老先衰,怎能禁得住这寒蝉的哀鸣!颈联即切合秋蝉的处境,又是诗人不幸遭遇的真实写照。尾联“高洁”二字,是“居高食洁”的蝉性的浓缩。这两句将所咏之蝉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直接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蒙冤不白的悲愤之情。 “借物抒情”型。 在这类咏物诗中,托物寓意,借题发挥,作者往往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中通过描写柳树的风姿,歌颂春风的神奇力量,透露出诗人对春光的热爱之情。 四、咏物诗的思想感情 1、单纯表达诗人的喜好和兴趣,咏叹事物的美好 如: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和诗人看花的情形,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2、表现诗人高尚情操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赏析】此诗通过赞美“竹石”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露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隐寓诗人不媚权贵,不流世俗,洁身自好品质。 3、抒发自身的愁情幽愤 诗人借咏物或抒发政治失意的郁闷苦恼,表达幽愤之情;或表达渴望得到赏识重用的愿望;或感叹时光易逝,自伤迟暮等。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赏析】先写春日之柳、春风荡漾,百花争艳,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下面两句却陡然一转,回到眼前的秋柳,景象完全相反,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一派肃杀、凄凉的环境。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自己身世的生动写照。诗人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 4、表达诗人的人生理想或愿望 诗人借所咏之物或抒发远离尘世(污浊的官场),追求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愿望;或抒发积极入世,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