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787358

高中物理粵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5.2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教案

日期:2025-04-21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63次 大小:7485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物理,粵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
  • cover
高二—粤教版—物理—放射性元素的衰变—陈允怡—教学 设计 课题 放射性元素的衰变 单元 5 学科 物理 年级 高二 本节教学内容的基本转点础识从内容上来非常推象,从掌握知识的角度理野,记忆的成 分较多。 涉及较多的物理概念和物理思想,可以多方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科学 素养。 本节内容在章中的地位。本节课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是第 1 节的内容延续和拓展。是 高考中是热点问题之一。 教 材 分析 本节课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引导理解衰变规律和衰变实质。通过阅读教材、问题引 领、讨论交流、教师点拨、巩固训练等手段完成。另外,通过讨论辨析了电荷数守恒和质子 数守恒、质量数守恒和质量守恒。 二是学习半衰期及其物理意义。通过读图、总结衰变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用类比法突破 难点。 物理观念: 1、了解放射性现象,明确放射性现象是由原子核变化引起。 2、知道三种射线的特性 3、知道半衰期的概念 科学思维: 核 心 素养 1、放射性现象是由原子核变化引起,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理解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 通过学习科学家对放射性元素衰变的探究,学会观察和思考,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 科学态度与责任: 学会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验科学家探索科学规律的艰辛和科学研究的价值,激 发学习兴趣。 理解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放射性现象是由原子核变化引起,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理解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及半衰期的计算方法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重点 难点 教学环节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一、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引入新课。 1、贝可勒尔发现放射性现象 了解贝克 贝可勒尔断定,含铀的物质能自发地产生一种 勒尔发现放射 学会坚持实事求 射线,这种射线是不同于 X 射线的新射线,是从原 性 现 象 的 过 是的科学态度, 子核内部发射出来的,而且它同样可使底片感光。 程。 这是科学界最早发现的放射性现象,铀也是人们发 现的第一个放射性元素。从此对原子核的研究掀开 新篇章。 体验科学家探索 科学规律的艰辛 和科学研究的价 值。 讲授新课 一、放射性现象的发现 2、居里夫妇研究放射性现象 播放视频:《放射性物质》片段 观 看 视 播放视频,引发 频,了解居里 学生兴趣。 夫妇研究放射 性 现 象 的 过 程。 为了表彰在放射性的研究做出的贡献,贝可勒 尔与居里夫妇被授予 1903 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3、居里夫妇合力攻关发现两种新元素钋(波兰 的意思)和镭。居里夫人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 1911 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学奖。 4、定义: 史实介绍,让学 生了解科学家研 究的艰辛,科学 研究严谨,科学 家爱国情怀。 物质放射出射线的性质叫放射性 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放射性元素 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 82 的所有元素都能 自发的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 83 的元素有的也 具有放射性。 能自发的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天然放射性元 素 5、提问: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的性质还是原 子核的性质 以思考讨论 的形式,提高学 生 学 习 的 参 与 学生思考 实验表明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 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 讨论的理解射 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响即放射性与元素所处的化 线来源于原子 度。 学状态无关。 实验还表明放射性的强度不受温度外界压强 核 原子核具 影响即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也无关。 分析论证:元素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外的电 子。 有内部结构 结论:因此可以断定射线来源于原子核 原子核具有内部结构 二、原子核衰变 1、三种射线的本质 提问 1:用什么方法可以判断放射出的射线是 总结规律, 发现本质,培养 学生认真思考问 题,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