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788396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教案 中职高一下学期高教版中国历史全一册

日期:2025-11-25 科目:历史 类型:教案 查看:88次 大小:216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1课,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教案,中职
  • cover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课时安排 2课时 二、教学目标 了解重庆谈判的背景及结果,知晓人民解放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其中的重大战役,理解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提高史料分析和总结归纳的能力;理解革命过程中的艰辛和今天和平的来之不易。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重庆谈判、人民解放战争的过程及重大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以《时代》封面来进行导入。蒋介石曾两次登上《时代》封面,但两次封面却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第一次的背景是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第二次的背景是台湾岛。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以此引出人民解放战争。 新课讲授: (一)、重庆谈判 1、谈判原因: 国民党: 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它的军队在抗战后期消极抗日,大多龟缩在大后方,需要争取时间调兵遣将部署内战)。 (2)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共产党: (1)抗战胜利后,百废待兴,人心思和,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2)利用谈判的机会,揭露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以利于教育和团结人民,争取中间势力。 【问题探究】蒋介石是真的想要和谈吗? 为内战拖延准备时间、迫于国内外舆论压力、为内战寻找借口 【问题探究】蒋介石有什么重要问题需要同毛泽东进行商讨? 接受日本投降,关键是哪党来接管日本控制的敌战区; 哪党接管苏军占领的东北地区; 国民党政治军事力量如何进入共产党控制的区域特别是华北地区; 共产党的军队和政权问题等。 国共两党的关系在战后如何处理的问题 2、过程: 为争取和平民主新局面,1945年8月底,中共中央接受蒋介石的邀请,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抵达重庆,进行谈判。 10月10日,国共签署《双十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3、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方针得到国民党方面承认,成为战后解决国内问题的根本方针。 中国共产党在谈判中坚持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中国共产党在重庆与各民主党派的交往推动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凝聚与发展。 重庆谈判为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和平建国协议奠定了基础。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 爆发标志 1946年6月,国民党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向解放区展开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问题探究】在国民党发动内战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著名的论断?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毛泽东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坚定了中国人民革命必胜的信心。 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2.粉碎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战术: 自卫战争 主要方式: 运动战 主要目标: 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 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国民党 共产党 1.全面进攻 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的自卫战争 2.发动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①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了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 ②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 ③临江战役,扭转战局 ④党员:刘胡兰“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三)、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1948年9月-11月辽沈战役 由东北野战军发动,歼敌47万,东北全境解放,人民解放军从此在数量上取得对国民党军队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