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88425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课件(共32张PPT)--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0次 大小:114877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社会,制度,国家,必修,选择性,2019
  • cover
(课件网) 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 正本清源 以史为鉴 ———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走近文革(1966———1976) 原因: 危害: 实质: 1、毛泽东和党中央的错误估计 2、红卫兵、造反派的活动加剧动乱 3、个人崇拜 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是一场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内乱 民主与法制遭践踏 民主与政治建设倒退 人民; 秩序; 法律、制度; 党组织 (1)全面分析问题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考虑。 (2)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者互相影响。 文化 对文化造成摧残 经济 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政治 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 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如果被采访的是你,你如何回答记者提问。 邓小平回答: 只有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 义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 反思文革 3、“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处理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 (2)、必须花大力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3)、必须坚持国家工作中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原则,禁止和克服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过去一段时期内,民主太少,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 为了保障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这成为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1、伟大转折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2、首要环节 1982年底,大规模的平反冤假错案工作基本结束。有300多万名党内外干部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数以千万计的受株连者也由此得到解脱,被迫害致死的干部、群众也得到昭雪。 ———转引自《马克思主义研究网》 ———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2005年统计) 3、制度建设: (1)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得以恢复。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肝胆相照 荣辱与共 1993年,“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将长期存在和发展”写入宪法序言。 “中国基层民主选举是 中国民主政治最大的火花。” 3、制度建设: (2)基层民主选举 地位: 村民自治的核心内容: 意义: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 基础 激发了广大群众的政治热情, 保障了其合法权益,有利于 贯彻“依法治国”精神。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4、法制建设: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我国不仅颁布了1982年宪法,还对它进行了多次修订,并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各种法律法规。 到1995年底,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共制定了280多部法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领域。 ① 逐步建成了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 法制 法治 依法治国就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使这 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 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语) ②“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 二、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 4、法制建设: 4、新时期的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举措有哪些? (1)平反冤假错案; (民主政治建设的首要环节) ( 2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大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3)颁布1982年新《宪法》并多次修订,相继出台各种法律法规,建立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4)1997年中共党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5)1999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新时期) (6)颁布《行政诉讼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