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88737

浙教版七上 4.1物质的构成 随堂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4-06-1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0次 大小:96674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教版,质的,构成,随堂,练习,答案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七上 4.1物质的构成 随堂练习 一、单选题 1.对一个厚壁塑料瓶内的油施加高压,瓶壁无裂痕,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该现象说明(  ) A.物质是由分子构成 B.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 C.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D.分子处在不停的运动之中 2.两只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的玻璃瓶,瓶口相对中间用玻璃板隔开,如图甲。装置的微观模型用图乙表示,其中"●"代表空气粒子,"○"代表二氧化氮分子。抽去玻璃板,紧贴瓶口,一段时间后瓶中微粒分布情况可表示为(  ) 21教育网 A. B. C. D. 3.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50nm)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21·cn·jy·com21·cn·jy·com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间隙 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C.油分子间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 D.“纳米纸”可阻止细菌分子无规则运动 4.“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如图所示研究分子特点实验中,采用该方法的是( ) 2·1·c·n·j·y A. B. C. D. 5.提起压在容器中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汽化,如图所示,下列图示中最能表示水汽化后相同空间内粒子分布的是( ) 【出处:21教育名师】【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 B. C. D. 6.许多机械零部件要求其表面具有较高的硬度,人们采用渗碳技术,用扩散的方法使低碳钢的表面渗入更多的碳原子(如图),以增大表面的硬度,增强其耐磨性。以下现象与此原理最接近的是(  ) A.向气球内吹气,气球鼓起变大 B.堆煤的墙角发黑,难以清除 C.用力摩擦双手,手面发热 D.陶泥在烘烤后变成精美的瓷器 二、填空题 7.我们要了解一些地震的知识,提高我们的抗震救灾能力。 (1)“拯救生命是第一位的",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21cnjy.com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有间隔 (2)地震发生时释放的巨大能量来自   。 (3)地震时,正确的逃生和自救措施非常重要,以下措施错误的有   。 ①迅速跑到开阔地带 ②乘汽车逃命 ③立即躲到坚固的桌子或床下面,就地避震 ④站着不动 8.为研究液体的扩散现象,某同学将两只挠杯分别装入热水和冷水,用注射器慢慢地将红墨水注入两杯水的   。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   ,从而证明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2-1-c-n-j-y21*cnjy*com 9.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两种角度,人们常透过对宏观现象的观察、 思考、推理,建立微观模型,看清事物本质。 21*cnjy*com2-1-c-n-j-y 如图甲为水和酒精混合实验,实验中能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宏观现象是_____    。 (2)如图乙为红墨水扩散实验,红墨水能扩散的微观本质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0.(1)小寒同学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在一个圆柱形杯子中 (如图所示)装满水后继续加水使水面向上凸起而不溢出,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分子存在着    (填“引力”或“斥力”),在这种分子力作用下,水不至于溢出。在水面上小心放入一个一元硬币和一块木块,硬币不管推到哪里最后都会往杯子边缘移动,而木块则无论怎么移动最后都会往中间移动,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建立猜想: ㈠可能与硬币和木块的形状有关 ㈡可能与液面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 为了验证猜想一,小寒将木块制作成与一元硬币相同的形状,放入装满水的杯内,发 现木块总是向    移动,说明猜想一不成立。 (选填“中间”“边缘”“任意位置”) (2)为了验证猜想二,小寒将液面下降至杯子高度的三分之二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