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9086

第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教案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与社会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16次 大小:158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一课,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教案
  • cover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本和史料,让学生了解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其疆域的四至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和分析史料,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一方面,秦始皇在秦统一的过程中以及巩固统一的过程起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有非常残暴的一面,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让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难点:通过对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 导入:播放《兵马俑》的一段记录片,让学生感受2000多年前的,秦国军队的气势恢宏。 然后提问:俑是古代人用来陪葬的,那么秦陵兵马俑是给谁陪葬的? (一)秦统一六国 1、展示秦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图,让学生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大致过程。 提问:秦什么时候统一六国的,建立的秦朝都城在哪里? 2、为什么秦国能够如此强大,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材料分析) 材料一: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最后是,秦的统治者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 材料二: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人民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 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3、秦统一六国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过度:那么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是如何守住他的江上的,或者他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二)秦巩固统治的措施 出示:《秦量诏版》“ 廿六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 思考:史料记载了什么历史事实?秦始皇自称皇帝(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 1、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 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那么地方上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 出示: 材料一:始皇帝下二十六年。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 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资质通鉴》卷七 解释:材料一中丞相绾建议采取分封制,而材料二廷尉斯建议采取郡县制。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B、最后秦始皇采取了郡县制。因为秦始皇看到了春秋战国的局面就是分封制弊端的结果。 C、国家大事,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 2、法律上 展示《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秦朝官府文书》。 秦朝颁布了大量的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并通过文书的上传下达来执行。 但是,诏令下达到各地,很多地方无法实施,这是为什么? 3、文字上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