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章 知识与数字化学习 信息技术 必修1 粤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 数据与计算 情境导入 教室里,教师们运用Python、思维导图、网络画板等各类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教学,使教学更加形象、直观、易懂;同学们利用数字化学习工具进行个性化学习,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开发思维、启迪智慧,而且可以直观地感受知识形成的过程,提高学习效率。 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数理知识 2.1.1 知识 2.1.2 智慧 目 录 CONTENTS 2.1 知识与智慧 数据 信息 知识 智慧 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是计算机加工的对象。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具有意义的数据 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 2.1 知识与智慧 2.1.1 知识 1.概念: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准确反映事物的本质。 2.特点: 来源于实践 经过加工提炼 高于实践 利用体温计获取的某群体体温数据 经过加工处理后发现,此群体人的正常体温集中在36℃-37℃ 经过不同群体、连续监测、总体分析,得出结论:一般人正常体温在36℃-37℃ 数据 信息 知识 2.1.1 知识 知识发现的途径 2.1.1 知识 1、做实验 项目范例:利用数字化工具探究“欧姆定律” 利用数字化工具nobook进行在线物理实验。网址:www.) 实验仪器:电压表、电流表、电池、开关、导线、滑动变阻器和10个不同阻值的电阻。 连接电路时注意:接线时开关要断开;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滑到最大阻值处。 探究实施 2、获取观察数据 ①把电阻 R1(记下阻值)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U=3 V,记录电流表示数 I1。②把电阻 R1 换成电阻 R2(记下阻值),再次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U=3 V,记录电流表示数 I2。③如此类推,把电阻 R9 换成电阻 R10,再次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U=3 V,记录电流表示数 I10。所得到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探究实施 3、分析处理数据 运用Python工具处理数据,绘制图像。 探究实施 3、分析处理数据 ①绘制散点图。把表中的数据输入程序中,执行程序后得到如图1所示的电流 I 与电阻 R 关系数据散点图。 ②在“绘制散点图”程序中加上指令“plt.plot(x0,y0)”,执行程序后,得到如图2所示的电流 I 与电阻 R 关系数据曲线图。 运用Python工具处理数据,绘制图像。 探究实施 4、推理建立数学模型 根据观察,猜想电流I与电阻R是反比例关系,即 探究实施 5、实验验证模型 ①观察电流 I 与电阻 R 关系数据曲线图后,可以猜想电流 I 与电阻 R 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于是按 I = 的关系对数据做曲线拟合。得到如图2 - 7 所示的电流I与电阻R 关系数据曲线拟合图。其中,U=2905.67607341 mV与电压表的示数基本吻合,即I =2905.67607341/R 。 ②经过推理和实验验证,电流 I 与电阻 R 反比例关系成立,即I=U/R成立 6、形成知识 探究实施 5、实验验证模型 ①观察电流 I 与电阻 R 关系数据曲线图后,可以猜想电流 I 与电阻 R 的关系是反比例关系,于是按 I = 的关系对数据做曲线拟合。得到如图2 - 7 所示的电流I与电阻R 关系数据曲线拟合图。其中,U=2905.67607341 mV与电压表的示数基本吻合,即I =2905.67607341/R 。 ②经过推理和实验验证,电流 I 与电阻 R 反比例关系成立,即I=U/R成立 6、形成知识 探究实施 总结与提炼 从以上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建模和验证过程可以知道,知识的发现不仅可以通过实验、观察和总结为特征的方法获取,还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而发现规律,获得知识。 什么是智慧? 2.1.2智慧 智慧是为了达到预定目标而运用知识问题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在数据中提取信息,发现和抽象信息之间的规律,再将原理、规律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