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93563

纲要上第20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18张PPT)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3次 大小:5189505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纲要,经济,PPT,18张,课件,文化
  • cover
(课件网)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 坎坷中前进的时代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袁世凯统治时期 1912年 1916年 军阀混战 1928年 “宋教仁案”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在准备前往北京,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时,被刺杀于上海沪宁火车站。 接替孙中山代理国民党理事长的宋教仁 民国建立 1912年1月 国会选举 国民党获胜 1912年12月 袁世凯就职 1912年3月10日 “宋案” 1912年3月20日 二次革命 1912年7-9月 一、希望?绝望!———民主与专制的博弈 一、民主与专制的博弈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1月解散国会 1914年5月修改宪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3年7-9月“二次革命” 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可连任 1913年3月“宋教仁案” 1914年8月日本利用“一战”爆发,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 材料一: "二十一条"的主要内容有 (1)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2)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满和蒙古的权益; (3)日本国政府与中国政府,顾于日本国资本家与汉冶萍公司现有密接关系,且愿两国共通利益。 (4)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5)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 材料二: (袁世凯):“我国国力未充,目前尚难以兵戎相见···为权衡厉害,而至不得以接受日本通牒之要求”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北洋军阀》 一、民主与专制的博弈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第二任临时大总统 1913年11月袁世凯解散国民党 1914年5月修改宪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1913年7-9月“二月革命” 1914年底颁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任期为十年,可连任 1913年3月“宋教仁案” 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 一、民主与专制的博弈 1915年底发动护国运动 1915年5月袁世凯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中日民四条约” 1915年10月参政院表示“赞成”君主立宪。袁世凯接受“劝进”当上皇帝 1916年为洪宪元年 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民国得以恢复 材料三: 及投票之日,军属自大门以至投票处,军警夹道,背枪荷戈,各代表于刀枪林立之中,鱼贯而入,其心已不能无惧。及入场,所谓将军者,又戎服登台,慷慨以谈帝制之有利于中国,投票纸上又仅有君主立宪字样,并非谓帝制与共和并列。此反对二字,遂愈觉下笔为难矣。 ———《惩办罪魁之协议结果》 ,《申报》 材料四: “所谓讨论者,皆袁氏自讨自论;赞成者,袁氏自赞自成;请愿者,袁氏自请自愿;表决者,袁氏自表自觉···” ———《袁氏伪造民意密电书后》梁启超 材料五: “躬演盗国欺民之魔术···靦颜以白于众曰,此民意也,此国情也,此长治久安之道也,此救国救民之心也···代议政治之施行···必于其群之精神植一坚固不拔之基,厥基为何?简而举之,自由是已。···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者··一律认为国家之叛逆,人民之公敌” ———《李大钊文集》 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民主与专制的博弈 思考:阅读教材114页结合地图,归纳军阀派系,思考军阀割据时期政治上呈现出哪些特点 派系 代表 支持国 控制范围 直系 冯国璋 英美 直隶、苏、赣、鄂等省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皖、浙、闽、鲁、陕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军阀混战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 1917年黎元洪、段祺瑞“府院之争” 1917年“张勋复辟” 一、民主与专制的博弈 1917年段祺瑞公然破坏《临时约法》,拒绝恢复国会 1917年8月,孙中山等人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 材料六: “顾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 ———孙中山 1912 1915 1916 1917 1918 希望 失望 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