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798043

纲要(上)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27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4-06-05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1次 大小:451345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视频,PPT,27张,课件,过渡
    (课件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程标准】 1.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举措。 3.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学习目标】 1. 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素养目标:时空观念) 2.通过图片史料、影像资料梳理新中国建立的筹备过程以及新中国建立的意义,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起点。(素养目标: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3. 通过小组学习完成表格,梳理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及作用;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展示小组学习成果;通过抗美援朝战争爆发70周年这一热点问题激发学生学习英雄模范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通过史料阅读分析,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素养目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4.通过文字史料梳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的过程,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确立的辩证关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历史性转变及对当代中国的影响。(素养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史料实证)。 目录 CONTENTS 第一章 第二章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过渡的保障———人民政权的巩固 第三章 过渡的实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第一章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筹备阶段: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时间、地点 任务 参会人员 内容 职责 性质 1949.9.21;北平 筹建新中国 各党派、各团体等662人 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制定了国旗、国徽和国歌等 代行全国人大部分职权 全国最高权力机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在全国各地方未能实行普选以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它的地方委员会分别执行全国和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周恩来《关于人民政协的几个问题》(1949年9月 )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标志: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点,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史称“开国大典”。 过渡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1)革命意义: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2)社会意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3)世界意义: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第二章 过渡的保障———人民政权的巩固 军事上: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土匪和反革命武装威胁新生政权; 经济上: 土地改革尚未完成 财政经济困难严重; 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 国际上: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美国对中国的敌视封锁 外交上: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的敌视、封锁和包围。 以图说史———建国初期面临的严峻形势 我的课堂我做主 肃清残敌 剿匪镇反(1、2组) 土地改革 (3组) 稳定物价 统一财经(4、5组) 抗美援朝 (6组) 和平外交 (7、8组) 过程 影响 为过渡提供的条件 以图说史———人民政权的巩固措施 这些图片说明新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政权?为向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