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04399

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件(36张PPT)+视频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2次 大小:3245700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文化,视频,PPT,36张,课件
    (课件网)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胡旋女,胡旋女,心应弦, 左旋右转不知疲, 千匝万周无已时。 人间物类无可比, 奔车轮缓旋风迟。 曲终再拜谢天子, 天子为之微启齿。 胡旋女,出康居, 徒劳东来万余里…… ———白居易《胡旋女》 佛教 中外交流 技艺高超 思想新因素 文艺高水平 中外多交流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时期 发展情况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魏晋南北朝 隋朝 唐朝 利用表格梳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情况。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时期 发展情况 儒学 道教 佛教 汉朝 武帝时期正统地位确立,呈现繁盛之势 东汉末兴起的本土 宗教 两汉之际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 有了新的发展 广为传播; 主张“贵儒”“尊道” 盛行,渐趋本土化; 吸收儒、道思想; 有反佛现象 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韩愈提出复兴儒学 道家最受尊崇 武则天时形成不同宗派;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 多元共生 、有新现象 6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韩愈“谏迎佛骨”,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 ———韩愈《谏迎佛骨表》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思考1: 为什么佛教、道教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速发展? 思考2: 如何理解佛教的本土化? 思考2: 北周、北周等统治者为何要灭佛?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思考一:道、佛为什么会兴起? 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社会状况: 政治:从东汉后期到南北朝时期,除了西晋短暂的统一外,其余时间基本上处于战乱环境,政权更迭不断。 经济:北方经济相对凋敝。 社会生活:多数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2.孔子:未知生,焉知死。 乱世中的人们想要追求精神的安慰和心灵的解脱;儒学缺陷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任何时代,苦难中的人民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对暴政反抗,一是借宗教信仰,寻找未来的幸福。自从二世纪黄巾农民大暴动以来,中国境内从没有停止国战争。从事战争的人投入战争,没有从事战争的人如妇女、儿童和老年人,大都投入宗教,希望神灵能赐给战场上作战的孩子们和在家的家人平安。 ———柏杨《中国人史纲》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思考1: 为什么佛教、道教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快速发展? 思考2: 如何理解佛教的本土化? 思考2: 北周、北周等统治者为何要灭佛?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思考二:如何理解佛教本土化? 相当程度上则是指儒学化 “沙门不敬王者” 太祖皇帝初幸相国寺,至佛像前烧香,问当拜与不拜,僧録赞宁奏曰:‘不拜。’问其何故,对曰:“见在佛不拜过去佛。”赞宁者颇知书,有口辩,其语虽类俳优,然适会上意,故微笑而颔之,遂以为定制。” ———宋欧阳修《 归田录》 导入:莫高窟中的胡旋舞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唐代石雕佛教坐像 北魏青铜佛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