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07759

纲要(上)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件(24张PPT)+学案

日期:2024-06-0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00次 大小:31761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纲要,PPT,24张,课件,创新,变化
    高一历史学案 班级 姓名 评价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课程标准】: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学习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内容和两税法的进步作用。 【学习难点】: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的变化。 一、【自主学习,基础过关】仔细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 科举制选官标准是什么?它的创立有何进步意义?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运行特点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3.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内容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二、【合作探究,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租庸调之法,以人丁为本,但自开元以后,“天下户籍久不更造,丁中转死,田亩卖易,贫富升降不实,其后国家侈费无节,而大盗起,兵兴,财用益屈,而租庸调法弊坏。 ———《新唐书·食货志》 材料二 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以资产为宗”的两税法。在此之前,历代的赋税征,或据田亩,或按人口,或据户头,收取粮食、丝绢等实物,有时亦收取钱币,名目与内容时有变化,税额也各有不同,但无不以个体农户为基础……两税法实施后的一千多年中,按资产收税,收取货币,成为赋税变化的主流。 ———据李剑农《中国经济史稿》等 材料三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 ———《明史·食货志》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发生的变化。(9分) 四、【小结评价】: 五、【巩固检测】 1.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 2.唐太宗看到进士科人才济济,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这从本质上反映( ) A.察举制网罗了天下英才 B.中央官学培养了大量政治人才 C.科举制适应了专制集权的需要 D.科举制推动了选官制度的发展 3.钱穆的《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物。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这两种制度”中的“后者”指的是( )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九品中正制 4.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 A.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B.保证农民生产时间 C.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六、【课后作业】:今天之内完成《课时作业》P165-166页。 1(课件网) 变与不变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第7课 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隋唐制度的渊源在何处?它的前身是什么?又有哪些变化和创新呢? 【课程标准】: 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内容和两税法的进步作用。 两税法前后中国赋税征收的变化。 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自主学习,基础过关】 1. 科举制选官标准是什么?它的创立有何进步意义? 2.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职能、运行特点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3.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的内容与影响分别是什么? 一、选官制度的变与不变 (一)选官制度的变 选官制度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 选拔方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