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821608

沪教版(上海) 九年级第二学期 第五单元 初识酸和碱 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05-13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35次 大小:2151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初识,练习,第五,单元,教版,学期
  • cover
沪教版(上海) 练习题--初识酸和碱 一、单选题 1.除去CO中混有的少量CO2的方法是(  ) A.通过浓硫酸 B.通过澄清的石灰水 C.点燃混合气体 D.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2.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得到汽油、柴油等产品 B.用酒精浸泡捣烂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C.分离液态空气制得氧气 D.用烧碱溶液浸泡树叶制“叶脉书签” 3.正确的实验操作是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的关键。下列有关做法中,合理的是 A.加热试管内液体时,切不可让试管口对着人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慢慢倒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并不断搅拌 C.为防止腐蚀性的液体洒出,要把滴管伸入试管中进行滴加 D.用后的酒精灯要及时吹灭并盖上灯帽以防酒精的挥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钙用作食品干燥剂 B.浓硫酸露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C.露置于空气中的固体氢氧化钠,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D.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白雾 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错误的是 A.液体的倾倒 B.固体药品的取用 C.液体的量取 D.浓硫酸的稀释 6.猜想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思维,下列猜想一定不合理的是(  ) A.某物质燃烧出现火星四射现象,该物质中可能含有铁 B.某物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中可能含有三种元素 C.某反应生成物是盐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可能是酸和碱 D.某物质经检测属于氧化物,该物质可能是碳酸钠 7.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NaOH和NaCl固体 分别加少量水溶解 B 鉴别棉线和羊毛线 点燃后闻气味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分别加少量肥皂水 D 检验Na2CO3溶液中是否混有NaCl 加入过量的稀盐酸后,再滴加硝酸银溶液 A.A B.B C.C D.D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测定溶液的pH B. 铁钉放入试管内 C. 稀释浓硫酸 D. 取用少量稀盐酸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A.因为H2O和H2O2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因为点燃H2与O2混合气体会爆炸,所以点燃CO与O2的混合气体也可能爆炸 C.因为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都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因为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灭火也要同时控制这三个条件 10.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化学变化) B.用醋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 C.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化学变化) D.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变为臭氧(物理变化) 11.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 A.称取一定质量的NaOH B.蒸发食盐水 C.稀释浓硫酸 D.液体药品的取用 12.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反应必须通过滴加指示剂才能观察到的是 A.Fe和稀H2SO4 B.Ca(OH)2溶液和稀HCl溶液 C.稀H2SO4和Na2CO3溶液 D.CuO与H2SO4溶液 13.“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CO和CO2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②金刚石和石墨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性质差异很大。 ③纯碱和烧碱都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他们都属于碱。 ④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所以可以用来制氮肥。 ⑤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②③ D.①⑤ 14.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科学探究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配制氯化钠溶液 B.闻药品气味 C.稀释浓硫酸 D.检查装置气密性 二、填空题 15.请从下列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进行填空: A 盐酸 B 氢气 C 硝酸钾 D 肥皂水 E 熟石灰 F 活性炭、 (1)被称为最理想的“绿色能源”是_____(填序号,下同); (2)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_____; (3)常用于金属除锈的酸是_____; (4)常用于区分硬水与软水的是_____. (3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