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2230

20.落日的幻觉(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日期:2024-06-22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8次 大小:327282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落日,幻觉,课件,学案,课文,朗读
    (课件网) 请好好看看,图中人是正面的还是侧面的? 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转动的大飞轮? 请好好数数,图中共有多少个黑点? 落日的幻觉 ———黄天祥 学习设计: 第1课时 一、课前热身: ★请展示收集到的有关 “黄天祥”或“落日”的名言、诗句和故事: 示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唐 王维《使至塞上》 作者简介: 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市科技记者编辑协会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曾担任人大代表。长期担任《北京早报》科普专版负责人及《北京晚报》科教部主任,见证了中国媒体科普宣传和科技报道在改革开放后发展变革的全部过程。主要作品:《落日的幻觉》(选自《科学与生活》1982年第六期。略有改动。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或称科普说明文)。 激情导入: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但落日真是这样吗?不 ———落日是扁的! 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认定目标: 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三、夯实基础: 1.给加色字注音: 幻觉( ) 吟咏( ) 绮丽( ) 绚丽( ) 殷红( ) 殷勤( ) 降临( ) 投降( ) 薄饼( ) 薄礼( ) 薄荷( ) huàn yín yǒng qǐ xuàn yān yīn jiàng xiáng báo bó bò 2.解词: 幻觉: 吟咏: 绮丽: 绚丽: 殷红: 变化多端: 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灿烂美丽。 带黑的红色。 变化多种多样。端,方面、项目。 四、整体感知: 1.播放录音,听名家泛读,感受语言之美,并给发音不准的生字词注上拼音。 2.仿读课文,理出课文结构。(标注在课本上) 第一部分(1—3):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出下文。 第二部分(4—7):阐述各种日落现象背后的科学道理。 第2课时 一、研读文本(新课导入略): 问题探讨: 1.课文描绘了落日的哪些景象? 景象一:太阳好像变大了。 景象二:颜色深黄、殷红。 景象三:接近地平线时太阳变扁了。 景象四:神秘的暗弧,暗弧外面有亮弧。 景象五:西方天空出现迷人的紫光。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日落时的幻觉 产生幻觉的原因 深黄、殷红 神秘的暗弧、亮弧 迷人的紫光 落日变扁 落日变大 光线散射和光波长短原理。 地球表面和大气层的弯曲,光线散射,大气层密度不同。 眼睛的叠合效应。 光线折射的原理。 未说明原因,各种仪器观察证明其实并没有真的变大。 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现象———本质)。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样替代,行吗? 原句: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 改句: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原句: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改句:但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用“可惜”,比用“但”要有感情,更能表现出对美景的依恋,使文章富有情趣。 4.本文第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