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24424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专题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解析)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5次 大小:1082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轻舟,揭秘,考点,鉴赏,诗文,西湖
  • cover
《采桑子》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颍州西湖美如画,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对颍州也是特别钟爱,晚年辞官退休后也选择此地定居,还曾作《采桑子》十首,歌颂颖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其中的第一首《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二、目标 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重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原文 采 桑 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四、注释 《采桑子》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2001年版)。 采桑子:词牌名。徘徊:来回走。 短棹:划船用的桨。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琉璃: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五、词意 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短棹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像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六、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写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 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因无风,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整体赏析: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写作背景 欧阳修曾经担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并与梅尧臣相约,在颍州买田,以便日后退居。几年以后,欧阳修终于如愿以偿退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的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 八、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第一句作者说“西湖好”,结合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西湖好在哪里? 参考: “西湖好”表现在轻歌曼舞,芳草萋萋,绿水悠悠和那荡起的阵阵涟漪,惊起的只只飞鸟上。 (3)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廖廖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4)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做简要赏析。 参考: 运用比喻,把无风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了水面的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的移动;动静结合,无风水面与惊起的沙鸟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富有生机;构成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