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25157

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课件(共45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76次 大小:540760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表达
  • cover
(课件网)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的巧妙使用,以及结构谋篇布局技巧。 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题中的一个考查重点,更是一个考查热点。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就是针对“记叙” “描写”“议论”“抒情”进行鉴赏。 表达方式 概念 作用 举例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内容完整,事情清晰。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通过记叙抒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从而抒发诗人矢志报国的信念。 描写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抒情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喜怒等主观感情。 刻画人物,鲜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有利于深化诗歌的主题。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明的观点。 表现作者的观点态度,突出诗歌的主旨,使诗歌的主题鲜明、深刻。 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陆龟蒙《别离》) 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判断下列古诗的表达方式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石壕吏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记叙 描写 议论 抒情 (2020·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前人评《送柴侍御》“翻新脱妙”。比较《秋江送别》与《送柴侍御》两诗的后两句,分析后者写法的妙处。 【参考答案】 ①抒情方式上,王勃诗以议论直接表达,意尽句中;王昌龄诗融情入景,反诘收尾,余韵悠长。②意象运用上,王勃诗的意象隐于句内;王昌龄诗将青山、明月两个意象前置,形象鲜明突出,富有象征意义(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示友情),意境开阔。③空间处理上,王勃诗化近为远,强调心理距离之远,为送别诗传统写法(如谢朓诗有“何况隔两乡”);王昌龄诗则化远为近,强调心理距离之近,是创新性的表达。 秋江送别 [唐]王勃 归舟归骑俨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谁谓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 送柴侍御 [唐]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诗歌以写景抒情为主,故要特别关注描写和抒情两种表达手法。 (一)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白描: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 修饰与渲染烘托。(注意与“工笔”的区别) 细节描写:就是抓住景、物、人的某一细微特点 进行描绘刻画的技巧。 衬托(正衬和反衬)、烘托、渲染 描写景物的技巧:点面结合、高低结合、远近结合、感官结合、 动静结合、声色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俯仰结合 描写景物的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 描写景物的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 (2022·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注】①千秋节:唐开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请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为千秋节。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楼庆生,赏百匹飞龙舞马。飞龙,马厩名。士庶间互赠承露丝囊。②金铺:钉在门上的兽面形的门环底座。 20. 分析两首诗后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