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30273

第26课《诗词五首》课件(共53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1次 大小:86473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6课,诗词五首,课件,53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诗词五首 饮 酒 陶渊明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文学家. 他以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诗歌创作,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诗风平淡自然,极受后人推崇,影响深远。主要作品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归园田居》《饮酒》。 陶渊明: 他的一生经历可分为三个阶段。 1、二十九岁以前家居时期。青壮年时,抱有大济苍生的理想,有过建功立业的抱负。 2、二十九到四十一岁或仕或隐时期。二十九岁时出任江州祭酒,不久就辞官归隐。后来,又做过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小官。因不满政治腐败、官场黑暗,又不肯降志辱身迎合权责, 3、在四十一岁时弃官归田,此后一直过着“躬耕自资”的隐居生活。 《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20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 写作背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  酒 陶渊明 居住在众人聚居的繁华之处,却没有感到车马的喧嚣。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叙事议论 写景 总结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问题探究 1、既然生活在人来人往的环境中,为何“而无车马喧”呢 “车马”指达官贵人的高车骏马, 代表着官场繁琐的应酬和功利性较强的交往。因为诗人看淡了权利、地位、财富、荣誉等,心境超脱世俗,不为名利所惑,不慕官场荣禄,因而“无车马喧”。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题探究 1.怎样理解“心远地自偏”?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心远”指思想上绝弃荣华富贵,因为诗人心志高远,超脱世俗,所以即使身居闹市,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设问,反映出诗人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1、请从练字的角度赏析妙在何处? 1,“悠然”指闲适淡泊的样子;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 2,“见”写出了诗人不经意间看到南山美景时随意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 2.苏轼这样评述“因采菊而见山,境与意会,此句最有妙处。近岁俗本皆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怎么理解这句话? “望”更有目的性,更像是有意为之,破坏了诗歌自然而然、浑然天成的意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相与”指与谁?“还”指哪里?有什么深意? 此句有两意: 1、在己,鸟知回,我知回,已回。 2、在人,鸟知回,你们为什么不肯接受这美好的归宿,投身宁静优美的自然怀抱中呢? 这两句诗的深刻含义是:鸟飞倦了,也知还家,可有些人呢?为什么还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不肯接受这种美好的归宿呢?不思返归这优美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呢? 远离尘世纷扰 回归自然怀抱 坚守心灵净土 自勉 劝人 4、“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指的是什么?诗人又从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 “此”指远离污浊官场、回归自然的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 “真意”指自然之趣、人生真谛,具体指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去欣赏自然的美丽,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1.对田园生活的喜爱 2. 诗人厌倦官场腐败,决心归隐田园的超脱世俗和悠闲自得的人生追求。 主旨探究 当堂检测 1、表明诗人决意摆脱尘世干扰,过闲适恬淡生活的句子是: 2、用问答的形式表明内心清净就能远离喧嚣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