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章 异常妊娠妇女的护理 第一节 自然流产 第二节 异位妊娠 第三节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第四节 前置胎盘 第五节 胎盘早期剥离 第六章 异常妊娠妇女的护理 第六节 早产 第七节 过期妊娠 第八节 胎膜早破 第九节 多胎妊娠 第十节 羊水量异常 学习目标 1. 掌握异常妊娠妇女的护理评估和护理措施。 2. 熟悉异常妊娠与妊娠、分娩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其护理问题。 3. 了解异常妊娠孕妇的护理问题、护理目标和护理评价。 妊娠 20 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期剥离,简称胎盘早剥(placental abruption)。国内报道胎盘早剥的发病率为 0.46%~ 2.1%。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往往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母儿生命。 第五节 胎盘早期剥离 一、病因 胎盘早剥的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 血管病变 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病或全身血管病变的孕妇常并发胎盘早剥。 2. 机械性因素 孕妇腹部受到外伤;脐带过短或绕颈、绕体,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牵拉脐带;不适宜的外倒转术纠正胎位,均可引起胎盘早剥。 3. 宫腔内压力骤降 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的第 1 个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破膜时羊水骤然流出,使子宫内压力急剧下降、子宫突然收缩等,均可导致胎盘从子宫壁剥离。 2. 机械性因素 孕妇腹部受到外伤;脐带过短或绕颈、绕体,分娩过程中胎头下降牵拉脐带;不适宜的外倒转术纠正胎位,均可引起胎盘早剥。 3. 宫腔内压力骤降 胎膜早破;双胎妊娠的第 1 个胎儿娩出过快或羊水过多,破膜时羊水骤然流出,使子宫内压力急剧下降、子宫突然收缩等,均可导致胎盘从子宫壁剥离。 二、病理生理及分型 胎盘早剥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底蜕膜出血,在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形成血肿,促使胎盘自附着处剥离。根据胎盘剥离出血的方式不同,胎盘早剥可分为以下 3 种类型(图 6-6)。 图 6-6 胎盘早剥的类型 1. 显性剥离或外出血 若剥离面积小,出血停止后血液很快凝固,患者多无临床症状。若剥离面积大,继续出血形成胎盘后血肿,使胎盘剥离部分不断扩大,当血液冲开胎盘边缘,沿胎膜与子宫壁之间经宫颈管向外流出时,即发生显性剥离或外出血。 2. 隐性剥离或内出血 若胎盘边缘仍附着于子宫壁上或胎膜与子宫壁未分离,或胎头固定于骨盆入口,均能使胎盘后血液不能外流而积聚于胎盘与子宫壁之间,即发生隐性剥离或内出血。发生隐性剥离者,由于血液不能外流,胎盘后血液越积越多,子宫底随之升高。 3. 混合性剥离 在发生隐性剥离的情况下,当出血达到一定程度,血液可冲开胎盘边缘与胎膜而外流,形成混合性出血。偶有出血穿破羊膜溢入羊水中,形成血性羊水。 胎盘早剥发生内出血时,血液积聚在胎盘和子宫壁之间,随着出血量的增多,局部压力逐渐增大而使血液侵入子宫肌层,导致子宫肌纤维分离、断裂、变性。当血液浸润子宫肌层至浆膜层时,子宫表面呈现紫蓝色瘀斑,称为子宫胎盘卒中。 发生严重的胎盘早剥时,剥离处的胎盘绒毛和蜕膜释放大量组织凝血活酶进入母体血液循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 DIC,肺、肾等脏器的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造成脏器缺血和功能障碍。胎盘早剥的持续时间越长,促凝物质不断进入母血,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产生大量的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引起继发性纤溶亢进,大量消耗凝血因子,最终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三、临床表现 胎盘早剥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妊娠晚期突然发生腹部持续性疼痛,伴有或不伴有阴道流血。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胎盘早剥可分为 3 度。 1. Ⅰ度胎盘早剥 Ⅰ度胎盘早剥以外出血为主,多见于分娩期,胎盘剥离面积小,患者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