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835972

高中物理粵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3.1 热力学第一定律教案(表格式)

日期:2025-04-12 科目:物理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8次 大小:126207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高中,教案,定律,第一,热力学,第三
  • cover
《热力学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是粤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三章的第 1 节,第三章《热力学定律》共三节。第一 节阐述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节研究了能量守恒及其应用;第三节是研究热力学第二 定律。这就使学生对热力学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有了一定的认识。第一节主要研究物体 的内能,以及改变内能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内能改变的两个方式(做功和热传递)。然后 通过归纳推理得到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并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内能与改变内能两个方式的相关基础知识,为本节的教学奠 定了一定的基础。高中教材中增加了内能的微观解释和热力学第一定律这两部分内容。 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后,可以更好的探究本节的内 容。 三.教学目标: 1. 认识内能和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能以物体为研究对象,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推导出热力学第一定律。 3. 能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和计算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问题。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 物体内能的定义,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2. 用归纳推理的方法推导出热力学第一定律。 3. 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三个物理量正负符号的物理含义。 难点:1. 理解如何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2. 热力学第一定律三个物理量正负符号的物理含义。 3. 运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解释和计算能量的转化和转移问题。 五、教学过程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知识回顾: 1. 从学 生已学的 知识出 物体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分 新课 引入 环节 创设 情境, 提出 问题 分子之间 存在相互 作用的分 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运动的剧烈程度与物质的温度有 发,提出 问题,激 关。 2. 子力,应该 发学生的 也存在某 种势能。 联想与推 理。 2. 引导 学生回忆 已学的知 物体内部的分子由于作热运动,所以具有分子动能。 识。 3. 在我们之前的学习当中,点电荷相互之间有电场力的作用而具 有电势能 ,弹弓发生弹性形变,有弹力的作用而具有弹性势能, 工人在高空作业有重力的作用而具有重力势能 。那么,在物体 内部的分子也具有势能吗? 1.分子势能 1.答:当分 学生经历 子间距大 科学探究 于 r 时,分 过程,培 物体 的内 能 0 子力表现 为引力;当 理研究的 分子间距 规范意 养学生物 小于 r 时, 识。 0 分子力表 现为斥力。 当分子间 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那么分子也具有势能 所以,分子间具有由他们相对位置决定的势能,称为分子 势能。 距改变,分 子力做功, 会引起能 2.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若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 0。 量的变化。 当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到平衡位置 r 时,分子表现为什么力? 0 作什么功? 2.答:分子 力表现为 引力,分子 力作正功, 分子势能 减少。 当分子间距为平衡位置 r 时,分子表现为什么力?作什么 0 功? 当分子间距小于 r 时,分子表现为什么力?作什么功? 0 综上可得两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图像。 当分子间 距为平衡 位置 r 时, 0 分子间作 用力为零, 分子势能 最小。 3.F-r 图与 EP-r 图的对比。 当分子间 距小于 r0 时,分子间 作用力表 现为斥力, 分子力作 负功,分子 势能增大 4.总结:所以,物体中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 做物体的内能。 5.答:由温 度和体积 5.物体的内能在宏观上又什么物理量决定呢? 决定。温度 上升,分子 动能变大; 体积改变, 物体的分 子势能也 会变化。 改变 1.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改变物体内能呢?生活中,如把金属 1.生:这些 1.培养学 生科学思 内能 的两 勺子放在热汤中,勺子温度升高,内能增大;食物放入冰箱, 例子,都是 维、科学 的态度与 温度下降,内能减少;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