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40446

【轻松备课-统编版语文九上】18.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件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23673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自信,失掉,中国人,轻松,语文,统编
    (课件网)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R·九年级上册 1.了解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学习直接批驳与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方法。 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内涵丰富、富有战斗性的语言。 学习目标 新课导入 宣布北京获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走进作者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背景介绍 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主要是为了反驳当时有些人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错误论调,鼓舞当时的民族自信心。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 文体知识 议论文—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 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分类: 立论文 驳论文 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的观点。 一般结构和形式: 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特点: 1、篇幅短小,取材广泛。 2、敏锐迅速,泼辣犀利,战斗性强。 (像匕首、投枪,能和读者一同杀出一条血路) 3、冷嘲热讽、幽默风趣。 4、说理生动、议论生动。 杂文:不像一般的议论文那样地说理,而是用文艺性的笔调,形象化手法来议论说理。兼有政论、文艺两种因素。 字词积累 玄虚( ) 抹杀( ) 祈祷( ) 省悟( ) 搽粉( ) 渺茫( ) 慨叹( ) 诓骗( ) 诬蔑( ) 脊梁( ) xuán mǒ dǎo xǐng chá miǎo kǎi kuāng miè jǐ 玄虚: 诬蔑: 慨叹: 脊梁: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前仆后继: 自欺欺人: 玄虚之至: 用使人迷惑的形式来掩盖真相的欺骗手段。 捏造事实败坏别人的名誉。 有所感触而叹息。 比喻气节、操守、人格、品质。 追念古代的事情,因现在的事而悲伤。 为人民保全生命或解除困苦。 前面的人倒下去,后面的人继续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指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去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玄虚到了极点。 整体感知 阅读全文,说说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错误的? 信“地” 信“物” 信“国联” 从来没相 信过自己 现在:求神拜佛—自欺力 —他信力 对方论点: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 两年前———自夸“地大物博” 不久———只希望国联 现在———一味求神拜佛 文中列出对方的错误论点是什么?对方的论据是什么? 1.作者既然认为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都是事实? 承认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通过分析事实发现对方的论据不能得出“失去自信”这个论点,由真实的存在依据推出错误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论点是错误的。 诵读课文1—5段,讨论探究 细读感悟 2.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反动派删掉它说明了什么? “求神拜佛”恐怕是反动派在山穷水尽时自欺欺人的最后一招,作者一针见血指出其危害揭露他们投降卖国的本质,触到了他们的痛处,所以…… 3.在文章前两段话中,揭示了对方的什么谬误论点?这论点以什么作论据?哪些语句最富于讽刺意味? 对方的谬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对方论据是: 公开的文字的三个阶段。 最富于讽刺意味的文字是: “总自夸”“只希望”“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于是有人慨叹曰” 文中“他信力”“自欺力”加引号起什么作用 起讽刺否定的作用。 “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这里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