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684828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教学设计

日期:2025-04-27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80次 大小:2219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6课,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教学设计
  • cover
第6课 绚丽多彩的古典戏曲 内容标准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参军戏,元杂剧,昆曲,京剧。 理解: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典戏曲的成熟,昆曲是百戏之祖,京剧被称为国粹艺术。 运用:了解古代戏曲的发展背景,能够对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与文化娱乐的关系进行理性的分析。 过程与方法 从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的角度分析戏曲产生的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中国古典戏曲的学习,感受辉煌灿烂的古典文化。 学习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成就,培养人文主义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京剧艺术的特色和成就。 难点:中国古典戏曲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中国戏曲真神奇”(视频片段)。 师:你知道的戏曲有哪些种类?它们分别发源于什么地方? 生:豫剧、川剧、越剧、粤剧、黄梅戏、秦腔、京剧等;河南、四川、浙江、广东、安徽、 陕西、北京等。 师:什么是戏曲? 王国维说:“戏曲者,谓之以歌舞演故事也。”戏曲就是运用音乐化的对话和舞蹈化的动作去表现一定长度的故事情节。 中国戏剧的源头在哪里? 一、从参军戏到元杂剧 1.中国古典戏曲的起源:原始歌舞、傩 “傩”是什么?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遇到可怕的事情总把它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在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原始时代,人们以可怕的形象来驱逐恶魔,形成了一种巫术仪式———傩”(拼音:nuó)。这种仪式后来发展为即娱神又娱人的节日民俗,成为一种歌舞传统,称为“傩戏”。 2.发展 (1)春秋战国的优伶。优伶:专门从事乐舞戏谑的艺人,如楚国的优孟。 (2)唐朝参军戏。参军戏:一般有两个角色,一叫“参军”,一叫“苍鹘”,表演时一机智,一故作痴呆愚蠢,演起来诙谐幽默,妙趣横生。 (3)宋金时期杂剧。宋金时期,一种成熟的杂剧终于形成,这种杂剧把先前的滑稽、歌舞、说唱和角抵等多种舞台艺术综合起来,形成一种专为表演历史故事服务的演出形式。 3.成熟:元杂剧 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之上,形成了元杂剧。 多媒体展示《山西洪洞广胜寺元代杂剧壁画》。教师解读:画面表现的是一个戏班10个人物集体亮相的场面,角色分工,脸谱构画生动;笏板、刀、宫扇等道具的运用,鼓、笛、拍板等乐器的演奏,反映了当时戏剧的规模。这幅壁画为我国目前发现的唯一元代戏剧壁画。 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元杂剧的特点: ①剧本结构:四折一楔子(一折相当于一幕,楔子,就是过场) ②角色:旦、末、净、杂(主角:旦或末一人) ③代表: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 教师介绍关汉卿与《窦娥冤》,被誉为“元曲第一家”“东方的莎士比亚”。一生不畏强暴,性格倔强不屈,自比为“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 探究活动一:为什么说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谈谈你的理解。 元杂剧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于一体,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二、“近代百戏之祖”———昆曲 明清时期,是中国戏曲的繁荣时期。师生共同阅读教材,理清昆曲形成的过程。 1.形成过程 (1)元末:江浙南戏。江浙一带流行南戏,情节处理更为紧凑,人物刻画更为细腻,角色分工更为细致。 (2)明初:传奇。内容通俗,形式比较自由活泼,每本长短不拘,可以独唱、对唱和合唱,因而深受江南人民的喜爱,在民间广泛流行。(“传奇”这种明清时的戏曲形式,与唐代文言小说传奇不是一回事,教师可以酌情介绍) (3)明中期:海盐腔、余姚腔、弋阳腔、昆山腔四大声腔形成。 ④嘉靖年间:新昆腔形成。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形成了徐舒婉转的新昆腔。作家梁辰鱼利用新昆腔创作了《浣沙溪》,演出大获成功。后来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