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48831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含答案)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00次 大小:10001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统编,答案,揭秘,考点,鉴赏,诗文
  • cover
《如梦令》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将认识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婉约派女词人。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她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研读《如梦令》,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二、目标 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词,背诵本词。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重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 1.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原文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四、注释 《如梦令》选自《李清照集笺注》卷一(上海古籍-出卷网-2002年版)。 如梦令:词牌名。 溪亭:溪边的亭子。 日暮:黄昏。 藕花:荷花。 争渡:奋力把船划出去。 五、词意 (我)常常回忆起那次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沉醉其中,不想回家。 一直玩到兴尽才驾舟返回,却迷路进入了荷花池的深处。 (我)奋力把船划出去,奋力把船划出去,一不小心却惊起了一群鸥鹭。 六、赏析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 “沉醉”二字表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 。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整体赏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李清照 (1084—约1155)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前期的词多写悠闲的生活,后期的词多悲叹身世。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一剪梅》等。 2、写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八、问题探究 (1)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参考: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2)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参考: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3)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 参考: 词人由尽兴游玩的欢愉到误入藕花深处的些许“惊恐”再到“欧鷺”惊起的豁然开朗,词虽短,但感情变化却一波三折,让人回味无穷。 (4)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 参考: “溪亭日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