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57445

2.2 运动的规律性 教案 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

日期:2024-06-16 科目:思想政治 类型:高中教案 查看:54次 大小:12586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运动,规律性,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
  • cover
2.2运动的规律性 教学设计 【教材结构】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对运动现象的分析,把握运动的哲学概念,把握运动的规律性,认同马克思主义运动观点的科学性。 【科学精神】通过对规律的学习,尊重规律,按照规律办事。同时要善于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二者相结合。 【公共参与】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克服主观想象,坚持无神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1.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2.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3.人的主观能动性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难点】 1.规律的含义及特点。 2.客观规律和人的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一:大学生运动会的“运动”与哲学“运动”的关系?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规律是客观的 运动 1.运动的含义 哲学上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拓展】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注意: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二:运动能否离开物质?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承担者),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 错误倾向: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原理1】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三:物质运动是否是杂乱无章的?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二)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即学即用】 2.规律的特性 ①规律是客观的: 它的存在与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具有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没有规律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 【原理2】 学生活动:看视频并结合教材讨论回答 议题四:神州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为什么能圆满成功?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二、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它不仅可以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深藏于事物内部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注意:意识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动物的活动是无目的本能的活动,也不同于动物的适应性活动。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符合人的目的的客观事物。 注意: ①意识不能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间接性),而是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才能引起物质形态的变化,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的指导作用创造的是物质的具体形态 ,意识不能创造物质。 【原理3】 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巨大的,但不是无条件的。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①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②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阻碍事物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