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60128

13.《唐诗五首—黄鹤楼》第二课时(课件)(共25张PPT)

日期:2024-06-1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5次 大小:4502762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唐诗五首—黄鹤楼,第二,课时,课件,2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唐 诗 五 首 第二课时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新课导入 黄 鹤 楼 崔颢 崔颢(?—754),汴州(今指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作者简介 黄鹤楼 故址在今湖北武汉蛇山的黄鹄矶上。《太平寰宇记》:“昔费祎登仙,每乘黄鹤于此憩驾,故号为黄鹤楼。”黄鹤楼,相传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此楼屡建屡毁,现在的黄鹤楼是1985年重建的。楼高五层(加夹层为十层),高50.4米。主楼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附属建筑有仙枣亭、石照亭、黄鹤归来小景等。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知识链接 黄鹤楼素有“天下江山第一楼”之美誉。诗人登临此楼,萌生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浑然天成的浩歌。这首诗也是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创作背景 崔颢 千载 萋萋 放声吟诵,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hào zǎi q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歌朗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仙人已乘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剩下了黄鹤楼。 昔人: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去:离开。 空:只。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在此飘浮。 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 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疏通文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汉阳一带的树木清晰可见,芳草碧绿长满了鹦鹉洲。 晴川: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历历:分明的样子。 汉阳:地名,今湖北武汉的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草木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长江中的小洲,在黄鹤楼东北。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烟雾笼罩的长江更激起思乡的哀愁。 乡关:故乡。 烟波:烟霭笼罩江面。 疏通文意 1.首联从神话传说落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首联扣题,从神话传说落笔。诗人由仙人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给黄鹤楼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令人遐想,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再、物是人非之感,为下文乡愁的抒发做铺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空余”含仙人乘鹤而去之意,使人想象传说中的仙人在此登楼驾鹤而去的情景,令人遐想不已,心生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 费祎登仙,于此处骑鹤飞去。 精读细研 首联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易逝、物是人非、世事苍茫的感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2.颔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慨? 精读细研 颔联 3.请同学们分析“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的两个“空”意义有什么不同。 第一个“空”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下的黄鹤楼似乎无所凭依,这个“空”字传达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第二个“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