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62997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99次 大小:100265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导学案
  • cover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地图和图片,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历史事件。 2.通过研读史料,了解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了解遵义会议的意义和长征的意义。 3.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红军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难、勇于献身的长征精神,激发爱国之情。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教学难点:红军长征及长征精神。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3课标内容:认识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通过了解长征途中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等艰难历程的史事,感悟长征精神。 1.原因: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未能打破敌人的第   次反“围剿”,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2.长征进程 (1)开始长征:    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 (2)初期受挫:①红军冲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②红军强渡乌江,攻克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项目 内容 时间     年1月 主要 内容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历史意义 开始确立以    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艰难征程: ①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   ,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②红军渡过     ,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③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    。 ④翻过了大雪山,走过了茫茫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 胜利会师: ①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革命革命地_____胜利会师。 ②     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胜利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历史意义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 。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 长征过程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1.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2)遵义会议开创了革命胜利发展的新局面。会议后,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胜利完成长征。因此,遵义会议在及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长征精神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自我测评】 1.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伟大传奇”是指( ) A.秋收起义 B.井冈山会师 C.红军长征 D.北伐战争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下列关于红军“远征”描述正确的是( ) A.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B.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C.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召开遵义会议是胜利的标志 3.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8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其中长征的始发地为( ) A.江西瑞金 B.贵州贵阳 C.甘肃会宁 D.陕西延安 4.“重走长征路,再温红色情”。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巧渡金沙江②四渡赤水③吴起镇会师④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⑤会宁会师 A.①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