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63025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学案

日期:2024-05-15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12次 大小:6277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19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导学案
  • cover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日本侵华的史实:七七事变、攻陷平津和上海、南京大屠杀(时间、原因、经过、结果、意义)。 2.认识中国抗日的史实:北平保卫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培养历史时空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3.以七七事变和淞沪会战为例,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团结对外的优秀品质。学习中国军队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 【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七七事变;第二次国共合作;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教学难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前日本政府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知识结构】 【新课探知】 2023课标内容: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 一、七七事变 爆发: 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 ”。 意义:标志着中国 的开始。 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 、 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 的步伐。 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 ,叶挺任军长。 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 ,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 的合法地位。以国共为主导的 正式建立。 三、淞沪会战 经过:1937年8月13日,日军在 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 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打破了日本 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背景: 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 。国民政府迁往 ,将其作为战时的陪都。 暴行: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万人以上。 【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一、“国共关系” (1)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国共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1924—1949年)合作(1924—1927年),--分裂--合作(1937—1945年),--分裂 (2)概括制约国共关系变化的因素。 A 国共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B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C 国际的影响。 (3)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各取得什么重大成果? 第一次国共合作(领导人:国—孙中山;共—陈独秀),取得北伐胜利 第二次国共合作(领导人:国—蒋介石;共—毛泽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分裂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导致国民革命失败,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中国内战大举侵华。 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导致双方三年多内战,祖国至今未能完全统一。 (5)探究国共关系对于今天来说,有何现实意义? 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两党可以通过谈判,进行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6))通过学习国共两党关系变化的历史知识,你有什么感悟? 和则两利,分则两伤。 (7)结合当前形势谈谈要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我们应该作何努力。 加强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加强高层领导人的对话;加快大陆经济发展,缩小两岸的经济差距;加强两岸人员往来等。 (8)第二次国共合作的根本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面临严重民族危机。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 第二次国共合作(1924—1949年) 不 同 点 领导人 国—孙中山;共—陈独秀 国—蒋介石;共—毛泽东 革命任务 打倒列强,除军阀 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合作方式 党内合作(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党外合作 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 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合作结果 取得北伐战争胜利 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中共成熟状况和采取方针 幼年,缺乏斗争经验,妥协退让,放弃领导权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