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63030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课件

日期:2024-06-11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11748098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19课,七七事变,全民族,抗战,课件
  • cover
(课件网) 1931 九一八事变 1932 一·二八事变 1933 向长城沿线进犯 建立伪满洲国 ◎伪满洲国行政区划图 1932 1935 华北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时空观念 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家国情怀 2023年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史事,认识日本的侵华的罪行。 油画《七七事变·卢沟桥》 一.七七事变 概况 ◎日军准备进攻宛平城 时间:1937年7月7日晚 地点:宛平 概况:日军以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拒,日军炮轰卢沟桥,战争爆发。 影响: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中国第29军司令部立即命令前线官兵“确保卢沟桥和宛平城”,并提出“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国民党将领抗日战争亲历记》 赵登禹第29军中将师长 佟麟阁第29军副军长 北平保卫战失败 全民族抗战的含义:“全民族抗战”指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国内各阶层、各利益集团、海外华侨团结一致,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行动。 军队改编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过程 总 指 挥:朱德 副总指挥:彭德怀 军长:叶挺 红军主力———第八路军 南方八省游击队———新编第四军 1937.9.2 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第二天,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以国共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合作探究: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 1. 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根本原因); 2.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 3. 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 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 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 知识拓展: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 对比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 不同点 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5年 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 目标 打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打击日本帝国主义 相同点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概况 三.淞沪会战 概况 淞沪会战 时间 主要战役 结果 意义 一辆孤零零的中国战车,正在冲向日军的阵地。(日本人拍摄) “国破山河在!” ———旅日作家萨苏 1937年8月13日 宝山保卫战(姚子青) 四行仓库战斗(谢晋元) 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1937年11月上海失陷 抗战时期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之一 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 ———杨天石《寻找真实的蒋介石》 我们要获得国际的同情与帮助,必须自己先要有抗战的精神和决心能够持久不懈,拼战到底。如果我们在这次上海战争发生以后,到双十节为止,不能以壮烈的牺牲,予倭寇以最大的打击...则本月日美国罗斯福总统的正义演说,不会发表,国联谴责日本暴行的议案,也不会通过。现在各国之同情我们,赞助我们,这就是我们官兵两个半月以来抗战牺牲之结果。 ———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会战》 三.淞沪会战 概况 史料实证 三.淞沪会战 概况 宝山保卫战 宝山保卫战历时7天,日军动用陆海空力量,付出惨重的代价方才占领。姚子青和第3营官兵血战宝山、与城偕亡。 连凶暴的日本人也被中国勇士的精神折服,日军进城后将死者尸体收殓掩埋,并列队鸣枪致敬。 家国情怀 三.淞沪会战 概况 四行仓库保卫战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孤军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数万人,激战四昼夜,消灭日军200多人,消灭日军200多人,后奉命撤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