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69095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27张PPT)

日期:2024-06-1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29次 大小:187376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7课,战国,时期,社会,变化,课件
  • cover
(课件网)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关系的变化,初步理解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等改革; 通过都江堰工程,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学习目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目录 一、战国七雄 二、商鞅变法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有的诸侯国被灭掉, 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 比较下面两张地图,你有何发现呢? 一、战国七雄 1.形成 一、战国七雄 (1)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 晋国 韩 魏 赵 一 战国七雄 (2)七雄形成: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一、战国七雄 一 战国七雄 2.社会状况 (1)战争特点:七国之间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一、战国七雄 (2)著名战役: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魏国遭重创 一、战国七雄 桂陵之战 一、战国七雄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探究: 从春秋到战国的战争,反映当时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一、战国七雄 由分裂走向统一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感受: 反对战争,希望战争尽快结束; 一、战国七雄 人民渴望安定 诸侯渴求富强 大变革时代 (2)渴望: 渴望国家统一、和平,能安定地生活。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 二、商鞅变法 材料一:在农业生产上,铁制农具……牛耕逐渐推广,水利事业发展。这都使农作物产量呈现出上升趋势。技术进步和产量提高增加了农民在“私田”上劳动的兴趣———以致公田荒芜不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封建地主阶级逐渐形成 二 商鞅变法 2.目的: 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二、商鞅变法 名字:商鞅。姬姓,公孙氏,名鞅,又称卫鞅、公孙鞅 生卒: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 出生地: 卫国人 (今河南) 学派:法家 地位: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 事迹:“少好刑名之学”;商鞅变法 结局:“车裂”死。 二、商鞅变法 秦孝公 改革派 旧贵族 百 姓 商鞅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 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二、商鞅变法 太子犯法。卫勒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法办)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 (老师)公子虔 (秦孝公的兄长)……刑之四年,公子度复犯约,劓(割掉鼻子)之。 ———《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立木为信 二、商鞅变法 二 商鞅变法 4.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得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1.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二、商鞅变法 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 二、商鞅变法 材料一: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二: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王充《论衡》 影响: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各国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