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6872368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29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2次 大小:1429325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8课,百家争鸣,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第8课 百家 争鸣 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学习目标 壹 老子 1.老子概况 (1)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2)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一 老子 2.老子的思想 (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满齿不存,舌头犹在”。“大道无形,道在口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要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量的不断积累可以引发事物质的变化。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贰 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1.人物简介 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主要人生经历 (1)少时学习礼乐 (2)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 (3)中年曾在鲁国从政,时间不长,后周游列国 (4)晚年回到家乡,从事教育、 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3.核心思想: “仁”:爱心,同理心 具有爱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能够换位思考。 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4.治国主张 (1)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体察民情。 (2)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材料研读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为政》 你认为孔子提倡“为政以德”“道 之以德”有什么积极的意义? 为政以德”即是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其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5.教育主张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2)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 (3)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材料1:儒家设立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自曲土培《中国大学教育发展史》 材料2: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 材料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材料4:“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依据材料1,孔子在扩大教育范围方面是怎么做的 (2)材料2体现了孔子什么先进的教育理念 (3) 材料3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持什么学习态度 (4) 材料4中孔子要求我们应该掌握什么科学的学习方法 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因材施教 老老实实,谦虚好学 “温故而知新”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6.文化成就 ①整理古代文献资料,传承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 ②创立儒家学派,其思想被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二 孔子和儒家学说 7.深远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